正在加载图片...
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 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 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 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 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 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 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蒋介石 蒋介石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殁。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 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 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 1906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 并加入同盟会,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投身民主革命 获得孙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 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 拜为“盟兄弟”。此时的蒋介石,在一系列革命战役中逐渐彰显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袖风范。 但真正让他得以一展才能的,却是一个他意想不到的机遇。 1913年6月,孙中山发起第二次革命,但因为军事力量悬殊,终告失败。7月,革命失败的孙中 山被迫流亡日本。这给在日本的蒋介石提供了接近革命领袖的机会。经前文叙述的义大哥陈其美介 绍,孙中山召见了蒋介石。 四年之后的1917年7月,孙中山从日本返回国内,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28岁的蒋介石则 被孙中山安排在粤军中,担任作战科长主任一职,这个职位虽然只是少校军衔,但是粤军所有的作 战计划,都是由蒋介石领导的作战科直接制定。1918年,大埔之战两个月后,陈炯明提升蒋介石为 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扎福建南部,31岁的蒋介石终于成为统领千军的将军。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 是,这个支队司令并不好当。来自粤军内的派系排挤激活了蒋介石性格中的另一面。军事上他非常 自负,他不信任下面的这些人,所以他常常统率权跟指挥权之间有纷争的时候,他觉得他是最重要 的,他有时候很容易生气,所以有人就称他为红脸将军,就是动不动就生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