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古汉语中表示稍微、略微、程度不深的副词有“差”“少”、“略”“颇”等。例如 ①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后汉书·光武纪》) ②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③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④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例①的“差”是略微的意思:例②“少”,不是多少之少,也是稍微、略微义:例 ③的“略”也是略微义:例④的“颇”亦表程度较轻,可译为约略、稍微。但是,“颇”有 时也表示程度之高,相当于今天的“很”,例如 ①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②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史记·儒林列传》) 大体来说,在程度副词中,表进一层意思的“加”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稍”表逐 渐,“少表”略微与今用法不同:“颇”字的二义中,今天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下表程度之高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有的表范围的全部,如“皆”、“尽”、“悉”、“悉”、“举 “徧(遍)、“咸”、“毕”等;有的表全部范围中限定的一部分,如“唯”“独”、“但”“仅 “第”、“特”、“直”、“徒”等。表范围的全部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全”。例如 ①盎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皆争为死。(《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②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史记·叔孙通列传》) ④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 惠王下》) ⑤公疾,徧赐大夫。(《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或用在动词前,或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谓语前,所限定的对象或动作行 为,或是人物、事物。这一类范围副词有“唯”、“仅”、“第”、“但”、“独”、“特”、“直”、 “徒”等,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只有”。例如: ①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 ②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③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量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④至秦,焚书,书散亡益我,于今独有士礼。(《史记·儒林列传》) ⑤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史记·儒林列传》) 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了·梁惠王下》) ⑦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这几个表限定的范围副词中,第、但、独、特、直、徒不但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而且 语音也相同或相近,是一组音同或音近的通用字。这几个字上古声母均属定母,具有双声关 系:韵部,“徒”属鱼部,“特”“直”属职部,“独”属屋部,“第”属脂部,“但”属元部, 主要元产时相同或相近。 副词“仅”在古汉语中有二义,一是表示少,相当于“只”。例如: ①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 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柳子厚墓志铭》) 另一义是表示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这一用法在中古开始出现。例如 ①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晋书·赵王伦列传》)古汉语中表示稍微、略微、程度不深的副词有“差”、“少”、“略”、“颇”等。例如: ①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后汉书·光武纪》) ②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③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 ④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例① 的“差”是略微的意思;例②“少”,不是多少之少,也是稍微、略微义;例 ③的“略”也是略微义;例④的“颇”亦表程度较轻,可译为约略、稍微。但是,“颇”有 时也表示程度之高,相当于今天的“很”,例如: ①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② 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史记·儒林列传》) 大体来说,在程度副词中,表进一层意思的“加”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稍”表逐 渐,“少表”略微与今用法不同;“颇”字的二义中,今天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下表程度之高一 义。 (二) 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有的表范围的全部,如“皆”、“尽”、“悉”、“悉”、“举”、 “徧(遍)、“咸”、“毕”等;有的表全部范围中限定的一部分,如“唯”、“独”、“但”、“仅”、 “第”、“特”、“直”、“徒”等。表范围的全部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全”。例如: ①盎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皆争为死。(《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②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③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 (《史记·叔孙通列传》) ④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 惠王下》) ⑤公疾,徧赐大夫。(《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或用在动词前,或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谓语前,所限定的对象或动作行 为,或是人物、事物。这一类范围副词有“唯”、“仅”、“第”、“但”、“独”、“特”、“直”、 “徒”等,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只有”。例如: ①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 ②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③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量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④至秦,焚书,书散亡益我,于今独有士礼。(《史记·儒林列传》) ⑤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史记·儒林列传》) 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了·梁惠王下》) ⑦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这几个表限定的范围副词中,第、但、独、特、直、徒不但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而且 语音也相同或相近,是一组音同或音近的通用字。这几个字上古声母均属定母,具有双声关 系;韵部,“徒”属鱼部,“特”“直”属职部,“独”属屋部,“第”属脂部,“但”属元部, 主要元产时相同或相近。 副词“仅”在古汉语中有二义,一是表示少,相当于“只”。例如: ①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 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柳子厚墓志铭》) 另一义是表示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这一用法在中古开始出现。例如: ①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晋书·赵王伦列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