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象的数学模型,这在实际中不容易得到:二、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不会改变或漂 移,这在实际中更难做到。对简单过程建立微分方程是可能的,但简单过程的控 制不麻烦,经验法参数整定就搞定了,不需要费那个麻烦,而真正需要理论计算 帮忙的回路,建立模型太困难,或者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很高,使得理论分析失 去意义。经典控制理论在机械、航空、电机中还是有成功的应用,毕竟从F=ma 处罚,可以建立“所有”的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铁疙瘩的重量又不会莫名其妙 地改变,主要环境参数都可以测量,但是经典控制理论至少在化工控制中实用成 功的例子实在是凤毛麟角,给你一个50块塔板的精馏塔,一个气相进料,一个 液相进料,塔顶、塔底出料加一个侧线出料,塔顶风冷冷凝器,塔底再沸器加一 个中间再沸器,你就慢慢建模去吧,等九牛二虎把模型建立起来了,风冷冷凝器 受风霜雨雪的影响,再沸器的高压蒸汽的压力受友邻装置的影响,气相进料的温 度和饱和度受上游装置的影响而改变,液相进料的混合组分受上游装置的影响而 改变,但组分无法及时测量(在线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要45分钟才能出来),动 态特性全变了。 老家伙歌德两百年前就说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我们知道马鹿喜欢 金光的或者银光的,至少也要红的,不过只好将就啦,青绿地干活。在实用中, PD有很多表兄弟,帮着大表哥一块打天下。 比例控制的特点是:偏差大,控制作用就大。但在实际中有时还嫌不够,最好偏 差大的时候,比例增益也大,进一步加强对大偏差的矫正作用,及早把系统拉回 到设定值附近;偏差小的时候,当然就不用那么急吼吼,慢慢来就行,所以增益 小一点,加强稳定性。这就是双增益PD(也叫双模式PID)的起源。 想想也对,高射炮瞄准敌机是一个控制问题。如果炮管还指向离目标很远的 角度,那应该先尽快地把炮管转到目标角度附近,动作猛一点才好:但炮管指向 已经目标很近了,就要再慢慢地精细瞄准。工业上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双增益 PID的一个特例是死区PID(PID with dead band),小偏差时的增益为零,也就 是说,测量值和设定值相差不大的时候,就随他去,不用控制。这在大型缓冲容 器的液位控制里用得很多。本来缓冲容器就是缓冲流量变化的,液位到底控制在象的数学模型,这在实际中不容易得到;二、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不会改变或漂 移,这在实际中更难做到。对简单过程建立微分方程是可能的,但简单过程的控 制不麻烦,经验法参数整定就搞定了,不需要费那个麻烦,而真正需要理论计算 帮忙的回路,建立模型太困难,或者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很高,使得理论分析失 去意义。经典控制理论在机械、航空、电机中还是有成功的应用,毕竟从 F=ma 处罚,可以建立“所有”的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铁疙瘩的重量又不会莫名其妙 地改变,主要环境参数都可以测量,但是经典控制理论至少在化工控制中实用成 功的例子实在是凤毛麟角,给你一个 50 块塔板的精馏塔,一个气相进料,一个 液相进料,塔顶、塔底出料加一个侧线出料,塔顶风冷冷凝器,塔底再沸器加一 个中间再沸器,你就慢慢建模去吧,等九牛二虎把模型建立起来了,风冷冷凝器 受风霜雨雪的影响,再沸器的高压蒸汽的压力受友邻装置的影响,气相进料的温 度和饱和度受上游装置的影响而改变,液相进料的混合组分受上游装置的影响而 改变,但组分无法及时测量(在线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要 45 分钟才能出来),动 态特性全变了。 老家伙歌德两百年前就说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我们知道马鹿喜欢 金光的或者银光的,至少也要红的,不过只好将就啦,青绿地干活。在实用中, PID 有很多表兄弟,帮着大表哥一块打天下。 比例控制的特点是:偏差大,控制作用就大。但在实际中有时还嫌不够,最好偏 差大的时候,比例增益也大,进一步加强对大偏差的矫正作用,及早把系统拉回 到设定值附近;偏差小的时候,当然就不用那么急吼吼,慢慢来就行,所以增益 小一点,加强稳定性。这就是双增益 PID(也叫双模式 PID)的起源。 想想也对,高射炮瞄准敌机是一个控制问题。如果炮管还指向离目标很远的 角度,那应该先尽快地把炮管转到目标角度附近,动作猛一点才好;但炮管指向 已经目标很近了,就要再慢慢地精细瞄准。工业上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双增益 PID 的一个特例是死区 PID(PID with dead band),小偏差时的增益为零,也就 是说,测量值和设定值相差不大的时候,就随他去,不用控制。这在大型缓冲容 器的液位控制里用得很多。本来缓冲容器就是缓冲流量变化的,液位到底控制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