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定性仍然要高。另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6年的一份报告,也证实日本和美国企业就 业稳定性的差别(OECD,“ Flexibility in the Labor Market”,1986)。根据这份报告,日本企 业中的职工,70%在本企业就业时间超过10年,而相应的数字,美国是37%,英国是39% 意大利是46%,德国是53%,法国是58%。职工就业的稳定性,日本最高,美国最低,欧 洲国家居中 表2-1不同就业时间长度职工在美日企业中所占比重(%) 就业时间长度 0-5年 5-10年 10年以上 5-34岁男工 美国1963 62.2 26.9 10.8 68.6 23.9 7.5 日本1982 35-44岁男工 美国1963 20.5 1973 41.8 227 日本 1982 25-34岁女工 美国 963 74.8 973 日本1982 19.0 35-44岁女工 美国 1973 62.5 日本 1982 21.0 38.5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才提拔上的“快车道”。 美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化的程度很高。这个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体现为分工明确, 责任清楚,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的规定。比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厂中蓝 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机械工、清洁工、搬运工等等,总计达数百种之多。而同样制造汽 车的日本企业中蓝领工人的工种不过分为“熟练工”、“半熟练工”和“粗工”等两三种。美 国企业对每一个工种工作的个人素质和技术要求、工作责任都有明文规定,而在日本企业中 这些往往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在美国企业中,谁在什么位置或干什么工种,谁就 做什么,不同位置和工种的人互相是不能随便交叉使用和“侵权”的。在这样明确和精细的 分工条件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 级的指示必须执行 专业化和制度化加上注重市场调节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在招聘和提拔职工时,都有较大 的回旋余地。职工进入一个企业的“口岸”可以是多个,而不必像日本企业那样,只能从最 下层进入,逐级提拔。比如说,在美国企业中,有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一般可以直接进入 管理阶层。受教育较多的人,在进入企业时的位置通常比同时进入该企业的受教育较少的人 的位置要高。企业的高层领导,既可以像日本企业那样,从企业内部提拔,也可以从在别的 企业工作卓有成效者中选拔。新职工只要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能很 快得到提拔,而不必像在日本企业中那样论资排辈地“熬年头”。这种受过较高教育而直接 进入管理阶层,或因为工作中有建树而得到快速提拔者,俗称是走了“快车道”。 3对抗性的劳资关系5 定性仍然要高。另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86 年的一份报告,也证实日本和美国企业就 业稳定性的差别(OECD,“Flexibility in the Labor Market”,1986)。根据这份报告,日本企 业中的职工,70%在本企业就业时间超过 10 年,而相应的数字,美国是 37%,英国是 39%, 意大利是 46%,德国是 53%,法国是 58%。职工就业的稳定性,日本最高,美国最低,欧 洲国家居中。 表 2-1 不同就业时间长度职工在美日企业中所占比重(%) 就业时间长度 0-5 年 5-10 年 10 年以上 25-34 岁男工 美国 1963 62.2 26.9 10.8 1973 68.6 23.9 7.5 日本 1982 29.2 32.9 38.0 35-44 岁男工 美国 1963 38.9 20.5 40.7 1973 41.8 22.7 35.4 日本 1982 12.4 12.7 74.9 25-34 岁女工 美国 1963 74.8 16.1 9.1 1973 77.7 17.3 4.9 日本 1982 50.5 30.5 19.0 35-44 岁女工 美国 1963 60.7 19.7 19.4 1973 62.5 20.0 17.4 日本 1982 40.5 21.0 38.5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才提拔上的“快车道”。 美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化的程度很高。这个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体现为分工明确, 责任清楚,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的规定。比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厂中蓝 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机械工、清洁工、搬运工等等,总计达数百种之多。而同样制造汽 车的日本企业中蓝领工人的工种不过分为“熟练工”、“半熟练工”和“粗工”等两三种。美 国企业对每一个工种工作的个人素质和技术要求、工作责任都有明文规定,而在日本企业中 这些往往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在美国企业中,谁在什么位置或干什么工种,谁就 做什么,不同位置和工种的人互相是不能随便交叉使用和“侵权”的。在这样明确和精细的 分工条件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 级的指示必须执行。 专业化和制度化加上注重市场调节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在招聘和提拔职工时,都有较大 的回旋余地。职工进入一个企业的“口岸”可以是多个,而不必像日本企业那样,只能从最 下层进入,逐级提拔。比如说,在美国企业中,有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一般可以直接进入 管理阶层。受教育较多的人,在进入企业时的位置通常比同时进入该企业的受教育较少的人 的位置要高。企业的高层领导,既可以像日本企业那样,从企业内部提拔,也可以从在别的 企业工作卓有成效者中选拔。新职工只要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能很 快得到提拔,而不必像在日本企业中那样论资排辈地“熬年头”。这种受过较高教育而直接 进入管理阶层,或因为工作中有建树而得到快速提拔者,俗称是走了“快车道”。 3.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