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杨勇等:模锻变形对曲轴用非调质钢1538MV显微组织的影响 ·583. 50 pm 50m 50m 图8曲轴显微组织.(a)主轴颈边部:(b)主轴颈1/2半径:(c)主轴颈心部:(d)连杆轴颈边部:(e)连杆轴颈12半径:()连杆轴 颈心部 Fig.8 Microstructures of crankshaft:(a)main journal edge;(b)main journal radius midpoint:(c)main journal core;(d)rod journal edge;(e) rod journal radius midpoint;(f)rod joumal core 115m 110 ·晶粒尺寸 b) ·晶粒尺寸 一体积分数 105 一体积分数 18 100 100 95 95 16 90 16 90 12 14 80 表面 12半径 心部 表面 12半径 心部 位置 位置 图9曲轴显微组织统计.(a)主轴颈:(b)连杆轴颈 Fig.9 Microstructure statistics of crankshaft:(a)main joural;(b)rod joumal 表面至心部:铁素体体积分数依次约为16.0%, 图10所示. 11.6%和20.8%,原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 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实验钢动 97、85和107μm.连杆轴颈表面的变形量虽然较 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将试样以10℃·s1速 大,但终锻温度也较高,这导致其原始奥氏体平均 度加热至1200℃,保温5min后再以10℃·s1的速 晶粒尺寸大于1/2半径处:心部的变形量较小且 度冷却至1050℃,施加30%的变形量,应变速率 终锻温度较低,这导致其原始奥氏体晶粒平均尺 0.1s-1,随后以不同的冷速连续冷却至室温,记录温 寸最大.另外,由于轧材1/2半径的正偏析金属向 度一膨胀量曲线,绘制出的动态CCT曲线如图11 连杆轴颈的心部流动,导致其心部的铁素体含量 所示,可以看出,出现贝氏体的临界冷速为1℃· 有所降低. s1,轧材一般冷速在0.3~0.5℃·s1,曲轴锻后冷 3.3曲轴不同位置异常贝氏体组织 速在0.5~0.8℃s1,都低于贝氏体产生的临界冷 从图8(红圈中所示)可以看出,有少量的贝氏 速,组织应该为铁素体和珠光体,不会有贝氏体组织 体组织出现在主轴颈的1/2半径、心部以及连杆轴 产生 颈心部的位置,选取高倍显微组织照片进行分析,如 相变受成分和冷速综合影响,由于原始轧材偏杨 勇等: 模锻变形对曲轴用非调质钢 1538MV 显微组织的影响 图 8 曲轴显微组织 郾 (a) 主轴颈边部; (b) 主轴颈 1 / 2 半径; (c) 主轴颈心部; (d) 连杆轴颈边部; (e) 连杆轴颈 1 / 2 半径; (f) 连杆轴 颈心部 Fig. 8 Microstructures of crankshaft: (a) main journal edge; (b) main journal radius midpoint; (c) main journal core; (d) rod journal edge; (e) rod journal radius midpoint; (f) rod journal core 图 9 曲轴显微组织统计 郾 (a) 主轴颈; (b) 连杆轴颈 Fig. 9 Microstructure statistics of crankshaft: (a) main journal; (b) rod journal 表面至心部:铁素体体积分数依次约为 16郾 0% , 11郾 6% 和 20郾 8% ,原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 97、85 和 107 滋m. 连杆轴颈表面的变形量虽然较 大,但终锻温度也较高,这导致其原始奥氏体平均 晶粒尺寸大于 1 / 2 半径处;心部的变形量较小且 终锻温度较低,这导致其原始奥氏体晶粒平均尺 寸最大. 另外,由于轧材 1 / 2 半径的正偏析金属向 连杆轴颈的心部流动,导致其心部的铁素体含量 有所降低. 3郾 3 曲轴不同位置异常贝氏体组织 从图 8(红圈中所示)可以看出,有少量的贝氏 体组织出现在主轴颈的 1 / 2 半径、心部以及连杆轴 颈心部的位置,选取高倍显微组织照片进行分析,如 图 10 所示. 在 Gleeble鄄鄄3500 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实验钢动 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将试样以 10 益·s - 1速 度加热至 1200 益 ,保温 5 min 后再以 10 益·s - 1的速 度冷却至 1050 益 ,施加 30% 的变形量,应变速率 0郾 1 s - 1 ,随后以不同的冷速连续冷却至室温,记录温 度—膨胀量曲线,绘制出的动态 CCT 曲线如图 11 所示,可以看出,出现贝氏体的临界冷速为 1 益· s - 1 ,轧材一般冷速在 0郾 3 ~ 0郾 5 益·s - 1 ,曲轴锻后冷 速在 0郾 5 ~ 0郾 8 益·s - 1 ,都低于贝氏体产生的临界冷 速,组织应该为铁素体和珠光体,不会有贝氏体组织 产生. 相变受成分和冷速综合影响,由于原始轧材偏 ·58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