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梁的动力学理论以及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方面的问题。 20世纪初,航空工程的发展促进了对薄壁结构和加劲板壳的应力和变 形分析,以及对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同时桥梁和建筑开始大量使用钢筋混 凝土材料,这就要求科学家们对钢架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在1914年德国 的本迪克森创立了转角位移法,用以解决钢架和连续梁等问题。后来,在 20~30年代,对复杂的静不定杆系结构提出了一些简易计算方法,使一般 的设计人员都可以掌握和使用了。 到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蜂窝夹层结构的设想。根据结构 的“极限状态”这一概念,学者们得出了弹性地基上梁、板及钢架的设计 计算新理论。对承受各种动载荷(特别是地震作用)的结构的力学问题, 也在实验和理论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随着结构力学的发展,疲劳问题、 断裂问题和复合材料结构问题先后进入结构力学的研究领域。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问世使得大型结构的复杂计算 成为可能,从而将结构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梁的动力学理论以及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方面的问题。 20 世纪初,航空工程的发展促进了对薄壁结构和加劲板壳的应力和变 形分析,以及对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同时桥梁和建筑开始大量使用钢筋混 凝土材料,这就要求科学家们对钢架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在 1914 年德国 的本迪克森创立了转角位移法,用以解决钢架和连续梁等问题。后来,在 20~30 年代,对复杂的静不定杆系结构提出了一些简易计算方法,使一般 的设计人员都可以掌握和使用了。 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人们又提出了蜂窝夹层结构的设想。根据结构 的“极限状态”这一概念,学者们得出了弹性地基上梁、板及钢架的设计 计算新理论。对承受各种动载荷(特别是地震作用)的结构的力学问题, 也在实验和理论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随着结构力学的发展,疲劳问题、 断裂问题和复合材料结构问题先后进入结构力学的研究领域。 20 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问世使得大型结构的复杂计算 成为可能,从而将结构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