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庆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 时代之问”,属于国际关系的理念范畴。而国际法则是国家相互关系上行为的规范,是对 国家之间的关系加以规范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理念引领方向,规则决定成效:规则 服务于理念,而理念的落实也离不开规则。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先进性, 需要放到国际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的法律本质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 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马克思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 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国际法归根到底是由其所处时代国际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 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命运与共,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要求国际法制度与 时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契合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 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中 华传统文化以整体和谐为最大特征,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在国家间交往中,中华文明 历来崇尚“兼相爱,交相利”,坚信“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原则,重视各国之间建立和 而不同、和睦相处、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在法治方面,也在很早就形成了一系列约束国家 行为的规则和惯例。在这些规则及其背后的规则意识基础上,中国古代历经“止有‘际’而 非‘国’的春秋战国和“止有‘国’而非‘际’”的王朝更迭,又在近代受到西方国际法的 冲击和百年战争洗礼,逐渐形成了中国看待世界、看待自身的独特视角,这些都成为人类命 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源泉 从国际法自身发展的轨迹和逻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为国际法的未来发 展指明了新的价值目标。国际法在每个历史时期所反映的价值目标,体现的都是当时国际社 会的价值追求,代表的是占优势地位的国家及其统治者的利益,这又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基 础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程度。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提出和倡导了一系列重庆 2019 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 “时代之问”,属于国际关系的理念范畴。而国际法则是国家相互关系上行为的规范,是对 国家之间的关系加以规范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理念引领方向,规则决定成效;规则 服务于理念,而理念的落实也离不开规则。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先进性, 需要放到国际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的法律本质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 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马克思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 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国际法归根到底是由其所处时代国际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 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命运与共,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要求国际法制度与 时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契合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 国际法的方向与目标。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中 华传统文化以整体和谐为最大特征,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在国家间交往中,中华文明 历来崇尚“兼相爱,交相利”,坚信“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原则,重视各国之间建立和 而不同、和睦相处、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在法治方面,也在很早就形成了一系列约束国家 行为的规则和惯例。在这些规则及其背后的规则意识基础上,中国古代历经“止有‘际’而 非‘国’的春秋战国和“止有‘国’而非‘际’”的王朝更迭,又在近代受到西方国际法的 冲击和百年战争洗礼,逐渐形成了中国看待世界、看待自身的独特视角,这些都成为人类命 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源泉。 从国际法自身发展的轨迹和逻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为国际法的未来发 展指明了新的价值目标。国际法在每个历史时期所反映的价值目标,体现的都是当时国际社 会的价值追求,代表的是占优势地位的国家及其统治者的利益,这又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基 础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程度。在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提出和倡导了一系列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