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和个人的争论显然回到了政治哲学关于人性的探讨,这再次证明人性论是政治哲学的 元理论,而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及其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看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兼而由于回应当代正义论的需要,探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观念和发展脉络, 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如何确认人性与正义的关系? 罗尔斯反复强调人的两种道德能力,一个是正义感,一个是追求善的观念。他认 为人们既非自私自利,也非无私利他,而是在主观利己的同时客观利他。“人是一种 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当他的行为原则是作为对他的这一本性的可能是最准确的 表现而被他选择时,他是在自律地行动的。“罗尔斯设定政治生活中的人们不了解自 己的社会地位、阶级归属、天赋气质及“善“的观念,不清楚所处社会的经济水平、政 治模式和文明状况,只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原则,“罗尔斯对人的说明,并不像 近代契约论学者那样从某种抽象的人性观出发,而是从西方民主社会公共文化所隐 含的理想公民的直觉观念中概括出作为自由而平等的公民的个人观念。“他为此营造 “"无知之幕”,就是把参与政治生活的人们聚集到一个幕布下,像话剧表演一样,每个 人都不知道自己走出幕布上台之后扮演什么角色,在这种语境下,大家讨论应该如何 对待从政治家到清洁工这些社会角色,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有 什么既得利益,所以人们都同意保护最弱者获得足够的利益,这样就避免了起点的不 公平,因而这种选择是正义的。罗尔斯认为,“无知之幕“能成就人类共识的契约,因 为这种简洁、清晰而合理的“弱条件“比由“爱“出发的强应然境界更具有实现的可能。 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体验无知之幕的机会呢?没有。这是肯定的,尽 管罗尔斯的设计出于理性的严谨,而且致力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于现实政治问题的 合乎理性的解决方案,但确实存在着难以还原到生活世界的现实问题,此外,具有公和个人的争论显然回到了政治哲学关于人性的探讨,这再次证明人性论是政治哲学的 元理论,而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及其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看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兼而由于回应当代正义论的需要,探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观念和发展脉络, 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如何确认人性与正义的关系? 罗尔斯反复强调人的两种道德能力,一个是正义感,一个是追求善的观念。他认 为人们既非自私自利,也非无私利他,而是在主观利己的同时客观利他。“人是一种 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当他的行为原则是作为对他的这一本性的可能是最准确的 表现而被他选择时,他是在自律地行动的。”罗尔斯设定政治生活中的人们不了解自 己的社会地位、阶级归属、天赋气质及“善”的观念,不清楚所处社会的经济水平、政 治模式和文明状况,只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原则。“罗尔斯对人的说明,并不像 近代契约论学者那样从某种抽象的‘人性’观出发,而是从西方民主社会公共文化所隐 含的理想公民的直觉观念中概括出作为自由而平等的公民的个人观念。”他为此营造 “无知之幕”,就是把参与政治生活的人们聚集到一个幕布下,像话剧表演一样,每个 人都不知道自己走出幕布上台之后扮演什么角色,在这种语境下,大家讨论应该如何 对待从政治家到清洁工这些社会角色,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有 什么既得利益,所以人们都同意保护最弱者获得足够的利益,这样就避免了起点的不 公平,因而这种选择是正义的。罗尔斯认为,“无知之幕”能成就人类共识的契约,因 为这种简洁、清晰而合理的“弱条件”比由“爱”出发的强应然境界更具有实现的可能。 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体验无知之幕的机会呢?没有。这是肯定的,尽 管罗尔斯的设计出于理性的严谨,而且致力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于现实政治问题的 合乎理性的解决方案,但确实存在着难以还原到生活世界的现实问题。此外,具有“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