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意义。这种理论本身并不是关于试验、或真理、或命题的理论。因此,他最早的论文的标 题是‘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在他后期的著作中,当他把这个名词当作一种真理论 时,他企图用受到更大限制的实效主义来指称他本来的特殊意义 些西方哲学家认为 强调意义理论甚于强调真理论是皮尔士实用主义不同于詹姆士等人的主要表现之一。杜威就 明确指出“即使是就命题的意义来说,皮尔士的实效主义与詹姆士等人的实用主义也存在着 明显的区别。”2 皮尔士和詹姆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詹姆士强调命题的意义在于所引起的行为的特殊 结果。詹姆士在《哲学概念和实际效果》中谈到,“任何哲学命题的有效意义,总是可以见 诸于某种特殊的后果,见诸于我们未来的实践经验中,不管是能动的还是被动的;关键之点 在于这种经验必然是特殊的这个事实,而不在它必然是能动的这个事实。”皮尔士强调的则 不是特殊的效果,而是实践和行动,以及由此得出的具有一般意义的命题。在他看来,对命 题的断定实际上所预示的必然只是对一切实验现象的一般描述,这不可能只是单纯的现在, 而必需引向未来,每一命题的理性的意义在于未来。正如杜威指出的,“皮尔士更加强调实 践(或行动),而不是特殊的东西。事实上,他把重点转向了一般。……意义既同一于未来。 又同一于一般”;皮尔士“把意义同一于习惯的形成,或者说,具有尽可能最大的一般性、 可以运用于最广大范围的特殊性的行为方式的形成。”4 皮尔士之强调意义理论甚于强调真理论以及他不把意义的确定局限于获得特殊效果,使 他避免了詹姆士等人那种把“有用就是真理”当作根本信条可能存在的庸人习气。 皮尔士的意义理论与其符号学相关。他认为观念、命题或判断的意义都是通过相应的符 号表现出来的,并为此制定了一套符号学体系,后者对西方现代哲学中符号学思潮的兴起产生 了重要影响。但他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而一致的论述。本文有限的篇幅无法对其作出具体阐释。 在此需要提到的是:不管皮尔士如何用符号来阐释观念、命题等的意义,如果他仅仅停 留于符号关系,那他都无法使其符号具有与其所指对象相适应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具有实际 内容,必需提出一种实际的意义标准。皮尔士认为这种意义标准不是它的特殊的实际效果, 而是它可能引起的实际效果的总和。为了获得概念的意义,“人们就要考虑从这一概念的真 理必然得出什么样的可以设想的实际效果。这些效果的总和将构成这个概念的全部意义。 (59)皮尔士的这种观点是他的意义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正是著名的所谓“皮尔士原则” 的根本观点。 皮尔士认为,任何一个名词的意义是由指出一定属性的一个陈述来给予的。这一陈述(逻 辑解释)与这一名词等值。但是,由这个陈述所指示的属性不是随便某一种属性,而是可感 觉的属性。“我们关于任何事物的观念就是它的感性后果的观念。”(5401)。因此一个名 词之具有意义,就在于它可以由描述可感觉的属性的其它名词来确定。例如。“硬”这个名 词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等值于“不可为许多其他东西所剌破”(5403),后者正是一个可 感觉的经验命题。皮尔士企图把这种经验证实的原则扩大到一切名词和命题。不仅关于事物 John Dewey The Middle Works Volume 10, P 72. Ibid The Writings of William James, edited by John McDermott, 1977,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P349 John Dewey: The Middle Works Volume 10, P 73.9 的意义。这种理论本身并不是关于试验、或真理、或命题的理论。因此,他最早的论文的标 题是‘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在他后期的著作中,当他把这个名词当作一种真理论 时,他企图用受到更大限制的实效主义来指称他本来的特殊意义”。1一些西方哲学家认为, 强调意义理论甚于强调真理论是皮尔士实用主义不同于詹姆士等人的主要表现之一。杜威就 明确指出“即使是就命题的意义来说,皮尔士的实效主义与詹姆士等人的实用主义也存在着 明显的区别。”2 皮尔士和詹姆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詹姆士强调命题的意义在于所引起的行为的特殊 结果。詹姆士在《哲学概念和实际效果》中谈到,“任何哲学命题的有效意义,总是可以见 诸于某种特殊的后果,见诸于我们未来的实践经验中,不管是能动的还是被动的;关键之点 在于这种经验必然是特殊的这个事实,而不在它必然是能动的这个事实。”3皮尔士强调的则 不是特殊的效果,而是实践和行动,以及由此得出的具有一般意义的命题。在他看来,对命 题的断定实际上所预示的必然只是对一切实验现象的一般描述,这不可能只是单纯的现在, 而必需引向未来,每一命题的理性的意义在于未来。正如杜威指出的, “皮尔士更加强调实 践(或行动),而不是特殊的东西。事实上,他把重点转向了一般。……意义既同一于未来。 又同一于一般”;皮尔士“把意义同一于习惯的形成,或者说,具有尽可能最大的一般性、 可以运用于最广大范围的特殊性的行为方式的形成。”4 皮尔士之强调意义理论甚于强调真理论以及他不把意义的确定局限于获得特殊效果,使 他避免了詹姆士等人那种把“有用就是真理”当作根本信条可能存在的庸人习气。 皮尔士的意义理论与其符号学相关。他认为观念、命题或判断的意义都是通过相应的符 号表现出来的,并为此制定了一套符号学体系,后者对西方现代哲学中符号学思潮的兴起产生 了重要影响。但他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而一致的论述。本文有限的篇幅无法对其作出具体阐释。 在此需要提到的是:不管皮尔士如何用符号来阐释观念、命题等的意义,如果他仅仅停 留于符号关系,那他都无法使其符号具有与其所指对象相适应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具有实际 内容,必需提出一种实际的意义标准。皮尔士认为这种意义标准不是它的特殊的实际效果, 而是它可能引起的实际效果的总和。为了获得概念的意义,“人们就要考虑从这一概念的真 理必然得出什么样的可以设想的实际效果。这些效果的总和将构成这个概念的全部意义。” (5.9)皮尔士的这种观点是他的意义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正是著名的所谓“皮尔士原则” 的根本观点。 皮尔士认为,任何一个名词的意义是由指出一定属性的一个陈述来给予的。这一陈述(逻 辑解释)与这一名词等值。但是,由这个陈述所指示的属性不是随便某一种属性,而是可感 觉的属性。“我们关于任何事物的观念就是它的感性后果的观念。”(5.401)。因此一个名 词之具有意义,就在于它可以由描述可感觉的属性的其它名词来确定。例如。“硬”这个名 词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等值于“不可为许多其他东西所剌破”(5.403),后者正是一个可 感觉的经验命题。皮尔士企图把这种经验证实的原则扩大到一切名词和命题。不仅关于事物 1 John Dewey: The Middle Works Volume10 ,P 72。 2 Ibid。 3 The Writings of William James,edited by John.McDermott,1977,Chicago University Press,P349 4 John Dewey: The Middle Works Volume10 ,P 7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