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奥氏体长大过程是依靠原子扩散完成的, 原子扩散包括(1)Fe原子自扩散完成晶格改组; (2)C原子扩散使奥氏体晶核向α相和Fe3C相 两侧推移并长大 1C原子扩散:一旦奥氏体晶核出现,则在 奥氏体内部的C%分布就不均匀,由从图1-3 可见 C1一与Fe3C相接的奥氏体的C% C2-与F相接的奥氏体的C% Fe3C C3-与Fe3C相接的F的C% C4一与奥氏体相接的F的C% 从图1-3可以看出,在T1温度下由于C1、 C2、C3、C4不同导致奥氏体晶核形成时,C 原子扩散,如图1-4,扩散的结果破坏了T 温度下C%的浓度平衡,迫使与奥氏体相接 的F和Fe3C溶解恢复T温度下C%的浓度平 图1-4 衡,如此历经“破坏平衡 “建立平衡”的反复,奧氏体晶核长大。 2奥氏体晶格改组:(1)般认为,平衡加热过热度很小时,通过Fe原子自扩 散完成晶格改组。(2)也有人认为,当过热度很大时,晶格改组通过Fe原子切 变完成 3奥氏体晶核的长大速度:奥氏体晶核向F和Fe3C两侧的推移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公式: dc 1 G=-Ndx△Ca 式中,K一常数:D-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dc一相界面处奥氏体中C 的浓度梯度;△C一相界面浓度差;“-”表示下坡(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 向F一侧的推移速度与向Fe3C一侧的推移速度之比: AC奥氏体长大过程是依靠原子扩散完成的, 原子扩散包括(1)Fe 原子自扩散完成晶格改组; (2)C 原子扩散使奥氏体晶核向 α 相和 Fe3C 相 两侧推移并长大。 1.C 原子扩散:一旦奥氏体晶核出现,则在 奥氏体内部的 C%分布就不均匀,由从图 1-3 可见: C1—与 Fe3C 相接的奥氏体的 C%; C2—与 F 相接的奥氏体的 C%; C3—与 Fe3C 相接的 F 的 C%; C4—与奥氏体相接的 F 的 C%; 从图 1-3 可以看出,在 T1 温度下由于 C1、 C2、C3、C4 不同导致奥氏体晶核形成时,C 原子扩散,如图 1-4,扩散的结果破坏了 T1 温度下 C%的浓度平衡,迫使与奥氏体相接 的 F 和 Fe3C 溶解恢复 T1温度下 C%的浓度平 衡,如此历经“破坏平衡”——“建立平衡”的反复,奥氏体晶核长大。 2.奥氏体晶格改组:(1)一般认为,平衡加热过热度很小时,通过 Fe 原子自扩 散完成晶格改组。(2)也有人认为,当过热度很大时,晶格改组通过 Fe 原子切 变完成。 3.奥氏体晶核的长大速度:奥氏体晶核向 F 和 Fe3C 两侧的推移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公式: B B c C K dx C dc G KD  =  = −  /  1 式中,K—常数;  DC —C 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 dx dc —相界面处奥氏体中 C 的浓度梯度; CB —相界面浓度差;“-”表示下坡(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 向 F 一侧的推移速度与向 Fe3C 一侧的推移速度之比: BF BFe C BFe C Fe C BF F C C K C C K G G   =    = 3 3 3 / / C2 C% A F Fe3C C1 C4 C3 珠光体片间距 图 1-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