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80c时,G=Cmc=667089148。表明相界面向F一侧的推 Gc△CBF0.41-0.02 移速度比向FeC一侧的推移速度快14.8倍,但是通常片状珠光体的F片厚度 比Fe3C片厚度大7倍,所以奥氏体等温形成时,总是F先消失,Fe3C剩余。 四、残余Fe3C和奥氏体均匀化 α→γ结束后,还有相当数量的Fe3C尚未溶解,这些FeC被称为残余Fe3C 另外在原来Fe3C的部位,C%较高,而原来F部位C%较低,必须经过适当的 保温后,奥氏体中的C%才能趋于均匀。 综上,奥氏体形成分四个阶段:奥氏体形核;核长大;残余FeC溶解 奥氏体均匀化,其示意图见图1-5。 奥氏体形核 核长大 残余Fe3C溶解 奥氏体均匀化 图 五、非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和共析钢的奥氏体化对比,非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完 成P→A,这与共析钢相同;然后是先析相的奧氏体化过程。这些都是靠原子 扩散实现的。值得指出的是,非共析钢的奥氏体化碳化物溶解以及奥氏体均匀 化的时间更长 §9-3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奥氏体等温动力学是研究奥氏体等温形成速度问题。本课程只讨论共析钢 奥氏体等温动力学,对于过共析钢先共析相Fe3C溶解与第三阶段差别不大, 故不在讨论:亚共析钢因为(1)组织中有非共析成分;(2)奥氏体转变有两个区 间,即两相区和单相区。因此,这里只定性讨论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动力学。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形核率I和线长大速度G,在等温条件下,形核780℃时, 14.8 0.41 0.02 3 6.67 0.89 3  − − =   = BF BFe C Fe C F C C G G 。表明相界面向 F 一侧的推 移速度比向 Fe3C 一侧的推移速度快 14.8 倍,但是通常片状珠光体的 F 片厚度 比 Fe3C 片厚度大 7 倍,所以奥氏体等温形成时,总是 F 先消失,Fe3C 剩余。 四、残余 Fe3C 和奥氏体均匀化 α→γ 结束后,还有相当数量的 Fe3C 尚未溶解,这些 Fe3C 被称为残余 Fe3C。 另外在原来 Fe3C 的部位,C%较高,而原来 F 部位 C%较低,必须经过适当的 保温后,奥氏体中的 C%才能趋于均匀。 综上,奥氏体形成分四个阶段:奥氏体形核;核长大;残余 Fe3C 溶解; 奥氏体均匀化,其示意图见图 1-5。 五、非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和共析钢的奥氏体化对比,非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完 成 P→A,这与共析钢相同;然后是先析相的奥氏体化过程。这些都是靠原子 扩散实现的。值得指出的是,非共析钢的奥氏体化碳化物溶解以及奥氏体均匀 化的时间更长。 §9-3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奥氏体等温动力学是研究奥氏体等温形成速度问题。本课程只讨论共析钢 奥氏体等温动力学,对于过共析钢先共析相 Fe3C 溶解与第三阶段差别不大, 故不在讨论;亚共析钢因为(1)组织中有非共析成分;(2)奥氏体转变有两个区 间,即两相区和单相区。因此,这里只定性讨论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动力学。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形核率 I 和线长大速度 G,在等温条件下,形核 奥氏体形核 核长大 残余 Fe3C 溶解 奥氏体均匀化 图 1-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