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分配规律是人类制度问题,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这为他的社会 改良主义政策提供了依据。 穆勒在李嘉图划分两类商品的基础上,把商品分成三类:供给不能任意增加,价值决定于供求的;供给可以无 限增加,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供给可以增加,但单位生产费用会提高的。 在劳动价值论名义下,融进了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 分配理论:在工资上,采用李嘉图学说,又利用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利润上,既接受李嘉图观点,又融进 萨伊、西尼尔的理论;在地租理论上,沿袭李嘉图地租论,并主张征收土地增值税 穆勒从揭露分配不均等弊病岀发,提出一系列改良主义经济政策,反映出对劳动群众和社会主义的冋情 德国19世纪初仍是农奴制占统治地位,在法国革命的影响和拿破仑对封建势力的打击下,资本主义经自上而 下的改革逐渐发展起来。德国工人运动在三四十年代也逐渐展开。德国的历史状况使德国资产阶级既要求发展资 本主义,又要同封建势力进行妥协。德国的官房学。 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先驱。《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不同于英法传统经济学的结构与主要思想。生产力理 论:财富的原因(生产力)和财富本身(交换价值)完全不同,前者比后者重要许多倍;斯密重视分工,却忽略了对生 产力的探讨;促使人劳动的是对个人有鼓励激发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使个人努力可获结果的社会状况,是个人努力 能利用的天然资源;生产力的四种类型(人的生产力、自然的生产力、社会的生产力、物的生产力);使一国生产力 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学说: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及相应的政策。 李斯特学说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所处的矛盾地位,既有落后国家争取工业进步、国家统一和独立的进步性, 又有反对劳动价值论、否定一般经济规律的落后性。 19世纪40—60年代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历史学派把经济学研究对象规 定为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否认一般经济规律的存在。罗雪尔“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的四条基本原理。罗 雪尔社会发展阶段论(依土地、劳动、资本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划分)。希尔德布兰德社会发展阶段论(依交 换形式区分为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三阶段)。 (七)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的西方经济学说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学派(简称边际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众多人 物和学派的统称。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很快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先驱、 奠基、发展和归宿四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重要人物:巴尔本、伯努里、加利阿尼、孔狄亚克、杜尔哥、西尼尔、劳埃德、朗菲 尔德、库尔诺、屠能。戈森与戈森定律:第一,随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 达到饱和状态(效用递减规律);第二,为使一个人获得的享乐总量达到最大,必须让所有享乐都逐渐使之满足,而 在享乐终止时,各种享乐的程度或享乐的边际部分彼此相等(效用最大化规律)。戈森定律实际上奠定了边际效用 价值论和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世纪70年代,边际学派在英、法、奥三国几乎同时出现。杰文斯与《政治经济学理论》。 瓦尔拉斯与《纯粹经济学要义》。门格尔与《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或称维也纳学派、心理学派)。 洛桑学派(或称数理学派)。 19世纪80年代方法论论战。门格尔与施莫勒的分歧。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方法:对历史学派的批评(“理论的不生产”);从孤立个人出发的抽象法;用人类追求享 乐、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释经济行为。经济学成为考察消费的科学,经济概念成为以个人消费为中心的心理范畴, 经济关系成为人与物之间的心理反应关系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分配规律是人类制度问题,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这为他的社会 改良主义政策提供了依据。 穆勒在李嘉图划分两类商品的基础上,把商品分成三类:供给不能任意增加,价值决定于供求的;供给可以无 限增加,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供给可以增加,但单位生产费用会提高的。 在劳动价值论名义下,融进了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 分配理论:在工资上,采用李嘉图学说,又利用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利润上,既接受李嘉图观点,又融进 萨伊、西尼尔的理论;在地租理论上,沿袭李嘉图地租论,并主张征收土地增值税。 穆勒从揭露分配不均等弊病出发,提出一系列改良主义经济政策,反映出对劳动群众和社会主义的同情。 德国 19 世纪初仍是农奴制占统治地位,在法国革命的影响和拿破仑对封建势力的打击下,资本主义经自上而 下的改革逐渐发展起来。德国工人运动在三四十年代也逐渐展开。德国的历史状况使德国资产阶级既要求发展资 本主义,又要同封建势力进行妥协。德国的官房学。 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先驱。《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不同于英法传统经济学的结构与主要思想。生产力理 论:财富的原因(生产力)和财富本身(交换价值)完全不同,前者比后者重要许多倍;斯密重视分工,却忽略了对生 产力的探讨;促使人劳动的是对个人有鼓励激发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使个人努力可获结果的社会状况,是个人努力 能利用的天然资源;生产力的四种类型(人的生产力、自然的生产力、社会的生产力、物的生产力);使一国生产力 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学说: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及相应的政策。 李斯特学说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所处的矛盾地位,既有落后国家争取工业进步、国家统一和独立的进步性, 又有反对劳动价值论、否定一般经济规律的落后性。 19 世纪 40—60 年代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历史学派把经济学研究对象规 定为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否认一般经济规律的存在。罗雪尔“国民经济学的生理学方法”的四条基本原理。罗 雪尔社会发展阶段论(依土地、劳动、资本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划分)。希尔德布兰德社会发展阶段论(依交 换形式区分为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三阶段)。 (七)19 世纪 70 年代至 19 世纪末的西方经济学说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学派(简称边际学派)是 19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初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众多人 物和学派的统称。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很快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先驱、 奠基、发展和归宿四个阶段。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重要人物:巴尔本、伯努里、加利阿尼、孔狄亚克、杜尔哥、西尼尔、劳埃德、朗菲 尔德、库尔诺、屠能。戈森与戈森定律:第一,随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 达到饱和状态(效用递减规律);第二,为使一个人获得的享乐总量达到最大,必须让所有享乐都逐渐使之满足,而 在享乐终止时,各种享乐的程度或享乐的边际部分彼此相等(效用最大化规律)。戈森定律实际上奠定了边际效用 价值论和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 世纪 70 年代,边际学派在英、法、奥三国几乎同时出现。杰文斯与《政治经济学理论》。 瓦尔拉斯与《纯粹经济学要义》。门格尔与《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或称维也纳学派、心理学派)。 洛桑学派(或称数理学派)。 19 世纪 80 年代方法论论战。门格尔与施莫勒的分歧。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方法:对历史学派的批评(“理论的不生产”);从孤立个人出发的抽象法;用人类追求享 乐、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释经济行为。经济学成为考察消费的科学,经济概念成为以个人消费为中心的心理范畴, 经济关系成为人与物之间的心理反应关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