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84 工程科学学报,第38卷,第12期 表1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emulsion explosive 密度,kgm3 爆速,D/(msl)爆轰压力,Pc-/GPa A/GPa B/GPa Y Y2 Eo/GPa 1140 3200 2.9184 246.1 10.26 7.177 2.401 0.069 4.19 弹性模量E=2.9GPa,泊松比4=0.4. 运移过程 3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由图4可知,在聚能药卷爆炸初期聚能槽侧炸药 层相对较薄,聚能槽的两翼在高温和高压的爆轰产物 3.1聚能射流的形成和运移过程 作用下快速相向运动并发生碰撞,同时沿径向被压缩 聚能药卷在炮孔内起爆后,聚能槽被压垮闭合形 变形逐渐形成杵体部分和射流尖端(见图4(b)).随 成聚能射流.图4是计算结果后处理时将模型分别沿 着远离药卷轴心聚能槽变形加剧,由于杵体部分速度 Y-Z和X一Z平面镜像对称后得到的聚能射流形成和 相对较慢而逐渐被拉长形成聚能射流(见图4(©). 聚能槽的体积分数% 聚能槽的体积分数% 聚能槽的体积分数% 10 100 90 90 00050 6 6 50- 40 3 20 2 20 10 0- 0 图4聚能爆破时聚能射流的形成和运移过程.(a)5.996μ5:(b)15.998μ5:(c)29.990μs Fig.4 Process of shaped charge formation and migration under cumulative blasting:(a)5.996 us:(b)15.998 us:(c)29.990us 3.2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性 爆轰波的传播受聚能结构影响较大,传播到炮孔壁的 根据现场实验采用聚能药卷的特点,数值计算采 爆轰能量被削弱,孔壁处煤体粉碎作用减弱,粉碎区减 用线性轴对称侧向聚能药卷,由药卷中心点起爆.图5 小.在主聚能方向,爆轰波遇到聚能槽时爆轰能量被 是计算结果后处理时将模型分别沿Y一Z和一Z平面 部分吸收而衰减,导致传至煤体内的应力波形成和传 镜像对称后得到的爆炸应力波在煤体内的传播过程. 播滞后,应力强度减小,粉碎作用减弱:而聚能射流形 常规药卷在煤体内爆破时,爆炸应力波呈同心圆 成后爆轰能量高度集聚,冲击作用面减小,粉碎区减小 状由炮孔中心沿径向向外传播四,炮孔壁均匀受力形 3.3煤体单元力学性质分析 成近圆形粉碎区.而聚能爆破时在次聚能方向,爆炸 为深入研究聚能爆破载荷作用下裂隙的扩展机 初期爆轰波的传播受聚能结构的影响较小,在该区煤 理,以炮孔为中心,由内至外沿径向每隔一段距离取一 体中优先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区(见图5(a):随后, 组测点单元,每组仅列出三个典型位置的测点,分别为 爆轰波遇到聚能槽并发生部分反射,反射回的爆轰波 主聚能方向、非聚能方向和次聚能方向,如图6所示, 促进次聚能方向爆轰产物的集聚,应力集中更明显 由内至外依次为R4=0.4m、R,=0.8m、R。=1.2m、 (见图5(b)),当其应力强度大于煤体动态抗压强度 R7=1.6m、R.=2.0m和R。=2.4m. 时,炮孔壁煤体单元将会被破坏失效.在非聚能方向, 为量化分析聚能爆破后煤体单元的力学性质,根 b c 应力MPa 应力Pa 应力Pa 470.4 167.3 93.84 423.1- 147.6 84.25 375.8- 128.0 74.65 328.6 1083 65.06 281.3 88.64 55.46 234.1 68.99 45.87 868 49.33 36.27 139.6 29.68 26.68 92.31 10.02 17.09 45.05- 9.636- 7491- -2208- -29.29- -2.104- 图5聚能爆破时应力波的传播过程.(a)31.969μ5;49.968us:175.967μs Fig.5 Propagation of stress wave under cumulative blasting:(a)31.969 us:49.968 us:175.967 us工程科学学报,第 38 卷,第 12 期 表 1 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emulsion explosive 密度,ρ0 /kg·m - 3 爆速,D/( m·s - 1 ) 爆轰压力,PC--J /GPa A /GPa B /GPa γ1 γ2 ω E0 /GPa 1140 3200 2. 9184 246. 1 10. 26 7. 177 2. 401 0. 069 4. 19 弹性模量 E = 2. 9 GPa,泊松比 μ = 0. 4. 3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3. 1 聚能射流的形成和运移过程 聚能药卷在炮孔内起爆后,聚能槽被压垮闭合形 成聚能射流. 图 4 是计算结果后处理时将模型分别沿 Y--Z 和 X--Z 平面镜像对称后得到的聚能射流形成和 运移过程. 由图 4 可知,在聚能药卷爆炸初期聚能槽侧炸药 层相对较薄,聚能槽的两翼在高温和高压的爆轰产物 作用下快速相向运动并发生碰撞,同时沿径向被压缩 变形逐渐形成杵体部分和射流尖端( 见图 4( b) ) . 随 着远离药卷轴心聚能槽变形加剧,由于杵体部分速度 相对较慢而逐渐被拉长形成聚能射流( 见图 4( c) . 图 4 聚能爆破时聚能射流的形成和运移过程. ( a) 5. 996 μs; ( b) 15. 998 μs; ( c) 29. 990 μs Fig. 4 Process of shaped charge formation and migration under cumulative blasting: ( a) 5. 996 μs; ( b) 15. 998 μs; ( c) 29. 990 μs 图 5 聚能爆破时应力波的传播过程. ( a) 31. 969 μs; 49. 968 μs; 175. 967 μs Fig. 5 Propagation of stress wave under cumulative blasting: ( a) 31. 969 μs; 49. 968 μs; 175. 967 μs 3. 2 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性 根据现场实验采用聚能药卷的特点,数值计算采 用线性轴对称侧向聚能药卷,由药卷中心点起爆. 图 5 是计算结果后处理时将模型分别沿 Y--Z 和 X--Z 平面 镜像对称后得到的爆炸应力波在煤体内的传播过程. 常规药卷在煤体内爆破时,爆炸应力波呈同心圆 状由炮孔中心沿径向向外传播[20],炮孔壁均匀受力形 成近圆形粉碎区. 而聚能爆破时在次聚能方向,爆炸 初期爆轰波的传播受聚能结构的影响较小,在该区煤 体中优先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区( 见图 5( a) ) ; 随后, 爆轰波遇到聚能槽并发生部分反射,反射回的爆轰波 促进次聚能方向爆轰产物的集聚,应力集中更明显 ( 见图 5( b) ) ,当其应力强度大于煤体动态抗压强度 时,炮孔壁煤体单元将会被破坏失效. 在非聚能方向, 爆轰波的传播受聚能结构影响较大,传播到炮孔壁的 爆轰能量被削弱,孔壁处煤体粉碎作用减弱,粉碎区减 小. 在主聚能方向,爆轰波遇到聚能槽时爆轰能量被 部分吸收而衰减,导致传至煤体内的应力波形成和传 播滞后,应力强度减小,粉碎作用减弱; 而聚能射流形 成后爆轰能量高度集聚,冲击作用面减小,粉碎区减小. 3. 3 煤体单元力学性质分析 为深入研究聚能爆破载荷作用下裂隙的扩展机 理,以炮孔为中心,由内至外沿径向每隔一段距离取一 组测点单元,每组仅列出三个典型位置的测点,分别为 主聚能方向、非聚能方向和次聚能方向,如图 6 所示, 由内至外依次为 R4 = 0. 4 m、R5 = 0. 8 m、R6 = 1. 2 m、 R7 = 1. 6 m、R8 = 2. 0 m 和 R9 = 2. 4 m. 为量化分析聚能爆破后煤体单元的力学性质,根 ·168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