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 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三、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 (5)盖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阅读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天竹槌?但人如两人者其 1.本文选自 ,作者 (朝代) 与父 弟 合称“三苏”,三人同为 之列。苏轼死后谥号 2.解释加点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 理解这句话的?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中考链接(2003年,广东省中考试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中庭(共同、一起)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4 “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 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三、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 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 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2003 年,广东省中考试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 D. 相与..步中庭(共同、一起)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