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 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h一(50~60)m,双排筋h=h-(70~80)mm(如图 1 次爱到 图15 主梁支座截面纵筋位置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 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一 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为防止这种破坏,在次梁两侧设置 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 横向 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二2h+3b的范围内,见图 16,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Ao=- 式中 P一作用在梁的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力设计值: £一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一承受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当采用附加吊筋时, A应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 一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间的夹角。 T 十十十十 a 图16梁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 用时,附加横向钢筋的布置 (a)附加箍筋 (b)附加吊筋 1一传递集中荷载的位置 2一附加箍筋3一附加吊筋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 T 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 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如图 15); 图 15 主梁支座截面纵筋位置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 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 0.5~ 0.6 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为防止这种破坏,在次梁两侧设置 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 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2h1+3b的范围内,见图 16,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f yv sinα F Asv= 式中 F—作用在梁的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力设计值; fyv—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承受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当采用附加吊筋时, Asv应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 α—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间的夹角。 图 16 梁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 用时,附加横向钢筋的布置 (a) 附加箍筋 (b)附加吊筋 1-传递集中荷载的位置 2-附加箍筋 3-附加吊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