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为什么混凝土有时产生泌水现象? 有人把混凝土离析现象与泌水现象混为一谈,其实,混凝土的离析与泌水是两种的不 同概念,离析是指混凝土内各矿物颗粒彼此分离现象:而泌水是指混凝土内拌和水析出于表 面,所以又称为“析水”。 发生泌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水泥品种、加水量、砂率、震动等情况有关。 如矿渣水泥因水泥混合材料中水卒处理不良时,其颗粒很难磨细,粒度大与小包裹面积小, 产生游离水而造成泌水。若混凝土的加水量过大,或当砂率过小时,骨料中细颗粒占的比例 小,若经过分震动,它们受自重而下沉(详见第44问),将水排挤出混凝土而浮于表面,形 成泌水层。 混凝土泌水,硬化后表面酥软,即常说的脱皮起水现象。这是由于表层水泥浆内含水 量过大,蒸后微孔过多所致。对于需要在混凝土表面抹砂浆的结构,因基层表面强度低,易 产生空鼓,施工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为什么拌制混凝土时砂石必须过秤? 目前,除一些重点工程后台上料采用自动秤量外,大部分工程仍采用手推车装运砂石, 长期没有解决砂石过秤的问题。有的操作人员对过秤的道理不够清楚,只图省力,而不过秤 是不对的。 配合比是按生料的重量计算。为保证用料的准确性,用料必须过秤,这是显而易见的 道理。但为什么配合比用重量比不用体积比?有为什么用料不允许采用所谓“标准车”的办 法?(“标准车”指按车称料后,将料刮平,在车箱侧面画线标记,以后就以此线为准装料 的办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某些客观因素,使体积和重量之间产生差异。如砂子的体积受含 水率的影响较大时,同样重量的砂子因含水率不同而体积不同。当含水率较小时,体积随含 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如含水率为5%~6%时,其体积约增加30%,这是由于砂粒表面包裹着 水膜,具有表面张力,致使砂粒与砂粒之间不能紧紧靠在一起,从而增加里砂的空隙率,致 使体积膨胀。若继续增大含水率,体积反而回缩,处于这种临界状态的砂的含水率,称为“饱 和面干”(见图4)由此可见:若按体积比用料,会出现很大差错。 石子的体积受其颗粒外形、粒经、互相填充挤实等情况的影响甚大,尤其在受有振动 (+如装车、运输等的振动)时最为显著(见图5)同眼重量的石子,当石子具有适宜的外 形和粒经,石子间的空隙被填充密实时,空隙率小,体积也最小。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按体积计算配合比或按体积配制混凝土,都是不科学不可靠的,必须以重量为准,并做到车 0 fc) 车 过 秤 图4砂的体积随含水率变化 (a)振动前石子体积大 (b)振动后石子体积小 图5骨料体积与振动的关系 12为什么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同时要做试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