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GD0U-B-11-213 《应用微生物》课程数学大纲 课程编号S1340100学分1.5总学时40理论22实验/上机18 英文课程名 pplied Microbiolo 开课院(系) 开课系 修订时间2005年09月10 课程简介 微生物拥有其它生物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有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资源具有许多可贵的特点, 产速率高、生物转化活性强 、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因而具 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程主要侧重食用、药用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菌根真菌及其应用 固氮微生物及其应用、植物保健微生物及其应用、环境净化微生物等内容的学习。学好《资源微生物 学》有利于对微生物的有效利用。 课程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微生物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 掌握运用微生物资源生产以及防治有害微生物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食用、药用大型真菌资源及 其开发利用、菌根真菌及其应用、固氮微生物及其应用、植物保健微生物及其应用、环境净化 微生物等。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己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那 二、 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资源微生物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系统地掌握微 生物学这门学科的概貌。 三、面向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 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微生物学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必须在学习“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微生物学”等 相关误程基础上木开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论 1学时)应用微 物学的概令 (A) 微生物资源的特点:本门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章食用 药用大型真茵资源及其开发利 第一节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1学时】 食用菌的基本概念(A):食用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C) 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要识别特征(A):分类地位及主要种类(A) 用菌生活的营养物质(A):食用菌生长的生态条件(A):食用菌的营养类型(A) 第 节食用菌的茵 制作及菌种保藏(2学时) 种的概念:母种(A)、原种(A)、栽培种 制种技术:菌种的分离(B):培养基的种类:菌种的制作程序:菌种的检验菌种质量检验标准(A)。 菌种保藏技术 第二节双满的培技术(A)(2学时 菇的重要生理特性:培养料 多自特:对。的过反将料的作用:温度影 双孢蘑菇、巴西蘑菇、高温蘑菇 光线”的要求:菇房建设的基本要求 栽培技术:备料与季节要求,二发酵技术及优质料标志:菌种选择与播种技术:发菌管理技术:覆士 作用与方法:喷水与通风管理技术 第四节香菇的栽培技术(A)(2学时) 《 应用微生物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S1340100 学分 1.5 总学时 40 理论 22 实验/上机 18 英文课程名 Applied Microbiology 开课院(系) 开课系 修订时间2005 年 09 月 10 日 课 程 简 介 微生物拥有其它生物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有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资源具有许多可贵的特点,如生产速率高、生物转化活性强、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因而具有 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程主要侧重食用、药用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菌根真菌及其应用、 固氮微生物及其应用、植物保健微生物及其应用、环境净化微生物等内容的学习。学好《资源微生物 学》有利于对微生物的有效利用。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微生物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 掌握运用微生物资源生产以及防治有害微生物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食用、药用大型真菌资源及 其开发利用、菌根真菌及其应用、固氮微生物及其应用、植物保健微生物及其应用、环境净化 微生物等。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服 务于人类。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资源微生物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系统地掌握微 生物学这门学科的概貌。 三、面向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微生物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必须在学习“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微生物学”等 相关课程基础上才开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1 学时)应用微生物学的概念(A);微生物资源的特点;本门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章.食用、药用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一节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1 学时) 食用菌的基本概念(A);食用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C) 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要识别特征(A);分类地位及主要种类(A) 食用菌生活的营养物质(A);食用菌生长的生态条件(A);食用菌的营养类型(A) 第二节食用菌的菌种制作及菌种保藏(2 学时) 菌种的概念:母种(A)、原种(A)、栽培种 制种技术:菌种的分离(B);培养基的种类;菌种的制作程序;菌种的检验菌种质量检验标准(A)。 菌种保藏技术 第三节 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A)(2 学时) 蘑菇的重要生理特性:培养料——腐殖粪草料的作用;温度影响——双孢蘑菇、巴西蘑菇、高温蘑菇 各自特点;对 CO2、NH3 的过敏反应与对 PH 值、“ 光线”的要求;菇房建设的基本要求; 栽培技术:备料与季节要求,二发酵技术及优质料标志;菌种选择与播种技术;发菌管理技术;覆土 作用与方法;喷水与通风管理技术 第四节 香菇的栽培技术(A)(2 学时) GDOU-B-11-21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