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伟等:黄土高原植被演替下土壤孔隙的定量分析 由A每的16增加至Cs的56.提高了250%.可见柱 A多。土层深度平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除Hs和 被恢复演替过程对粗孔隙数的提高要大于大孔限数 Ss之间的相孔宽度若异不昆著(P005)外所有演替 土层深度对总孔隙数和粗孔隙数有极显著的最 阶段相互之间的孔隙度均有显著差异( <0.05).本试 响(P<0.01表3,但 大 隙数 著影响 验中 而粗 大孔隙数在3031之间,而粗孔际 变仅 总孔晾度与大孔晾度的 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由44下降至29,降低了34% 化趋势基本 致.与As相比,Hs,Ss,Pas和Cs的 可见土层深度总孔隙数的变化主要由粗孔隙数决定, 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9,17,3.4和3.9倍,粗孔隙度分 大孔隙数的分布不随土层深度发生变化. 别增加了0.7.0.8.1.5和26倍,可以看出大孔隙度培 从图1可以看出。同一样地下,随着土壤深度的 加的幅度要大于粗孔隙度,并且相邻两个阶段孔隙 增加总体上孔隙数均表现为或少的趋势同一十瑞 度的倍数差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大,这与测定孔 深度的孔隙数也表现为Cs>Pas A。的封 隙数的结果趋势一致,这说明植被恢复演替不仅增 P 的总孔隙数和粗孔隙发 最多且 加了士壤孔隙数,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尤以大 在27mm处最低;大孔隙数在Cs 孔隙度的增加幅度较大,方苏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案 的57mm处有最大值(49),在Afs的51mm处有最小 度对十孔赠度省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表3) 值(13). 所有演替阶段的孔隙度平均值均随士层深度的增加 星减少的趋势,这说明孔隙在士壤中所占的比 22总孔隙度、大孔隙度和粗孔隙度 的增加面下隆 植被演替阶段对土壤孔隙度有着极显著的影明 图2 可以看出 一样地下,随着士壤深度的 (P<0.01;表2).孔隙度的变化均为Cs>Pas>Ss>Hs> 增加,孔隙度均呈下降趋势.同一土壤深度处,大孔 表2考忠全部土层深度的不同植被演阶段孔隙参敷平均值 样地 演替阶段 孔原度(%) 总孔隙数 度一成率分形维数 13 25 cd 24d 1134d 1.2d 022 0.76b 158d 先锋乔木群落阶 4b 26.46b 4b 0.321 0.85 74b 2940 93 0.86 )多重比较中 同一列数值后的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测定指标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若“表示差异在001水平上极显若:下同 表3考虑全部植被演阶段的不阿土层深度孔蒙参教平均值 土层深度(mm) 总孔隙数 相孔隙数总孔隙度 租孔原度 成率 分形维 354 23.14 1.40 .803 1.73a 39 0326 30a 18.84 032b 30a 16.55d 0.23e 0.78 08 0 135 0231 显著性检型 NS NS 的衣 不显著 226 赵世伟等: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下土壤孔隙的定量分析 226 由 Afs 的 16 增加至 Cs 的 56, 提高了 250%, 可见植 被恢复演替过程对粗孔隙数的提高要大于大孔隙数. 土层深度对总孔隙数和粗孔隙数有极显著的影 响(P<0.01; 表 3), 但对大孔隙数无显著影响. 在 15~57 mm 土层, 大孔隙数在 30~31 之间, 而粗孔隙 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由 44 下降至 29, 降低了 34%, 可见土层深度总孔隙数的变化主要由粗孔隙数决定, 大孔隙数的分布不随土层深度发生变化. 从图 1 可以看出, 同一样地下, 随着土壤深度的 增加, 总体上孔隙数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 同一土壤 深度的孔隙数也表现为 Cs>Pas>Ss>Hs>Afs 的趋势, 15 mm 处 Cs 和 Pas 的总孔隙数和粗孔隙数最多且明 显高于其他样地, 在 27 mm 处最低; 大孔隙数在 Cs 的 57 mm 处有最大值(49), 在 Afs 的 51 mm 处有最小 值(13). 2.2 总孔隙度、大孔隙度和粗孔隙度 植被演替阶段对土壤孔隙度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P<0.01; 表 2), 孔隙度的变化均为 Cs>Pas>Ss>Hs> Afs. 土层深度平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除 Hs 和 Ss 之间的粗孔隙度差异不显著(P>0.05)外, 所有演替 阶段相互之间的孔隙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 本试 验中, 大孔隙度占总孔隙度的 97.8%~98.4%, 而粗孔 隙度仅占 1.2%~2.2%, 因此总孔隙度与大孔隙度的变 化趋势基本一致. 与 Afs 相比, Hs, Ss, Pas 和 Cs 的大 孔隙度分别增加了 0.9, 1.7, 3.4 和 3.9 倍, 粗孔隙度分 别增加了 0.7, 0.8, 1.5 和 2.6 倍, 可以看出大孔隙度增 加的幅度要大于粗孔隙度, 并且相邻两个阶段孔隙 度的倍数差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大, 这与测定孔 隙数的结果趋势一致, 这说明植被恢复演替不仅增 加了土壤孔隙数, 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孔隙度, 尤以大 孔隙度的增加幅度较大.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土层深 度对土壤孔隙度有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 表 3), 所有演替阶段的孔隙度平均值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呈减少的趋势, 这说明孔隙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随 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 从图 2 可以看出, 同一样地下, 随着土壤深度的 增加, 孔隙度均呈下降趋势. 同一土壤深度处, 大孔 表 2 考虑全部土层深度的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孔隙参数平均值 a) 孔隙数目 孔隙度(%) 样地 演替阶段 总孔隙数 大孔隙数 粗孔隙数 总孔隙度 大孔隙度 粗孔隙度 成圆率 分形维数 Afs 弃耕地阶段 37 e 21 d 16 e 5.95 e 5.82 e 0.13 d 0.70 c 1.45 e Hs 草本群落阶段 49 d 25 cd 24 d 11.34 d 11.12 d 0.22 c 0.76 b 1.58 d Ss 灌丛群落阶段 57 c 27 c 30 c 15.83 c 15.59 c 0.24 c 0.77 b 1.63 c Pas 先锋乔木群落阶段 78 b 34 b 44 b 26.46 b 26.14 b 0.32 b 0.85 a 1.74 b Cs 顶级群落阶段 99 a 43 a 56 a 29.40 a 28.93 a 0.47 a 0.86 a 1.84 a 显著性检验 ** ** ** ** ** ** ** ** a) 多重比较中, 同一列数值后的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测定指标在 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表示差异在 0.01 水平上极显著; 下同 表 3 考虑全部植被演替阶段的不同土层深度孔隙参数平均值 a) 孔隙数目 孔隙度(%) 土层深度(mm) 总孔隙数 大孔隙数 粗孔隙数 总孔隙度 大孔隙度 粗孔隙度 成圆率 分形维数 15 75 a 31 a 44 a 23.54 a 23.14 a 0.40 a 0.80 a 1.73 a 21 70 abc 31 a 39 ab 21.69 ab 21.36 ab 0.33 b 0.80 a 1.69 b 27 72 ab 33 a 39 ab 20.33 bc 20.01 bc 0.32 b 0.77 a 1.68 bc 33 66 abcd 30 a 36 b 18.84 cd 18.52 cd 0.32 b 0.80 a 1.67 c 39 66 bcd 31 a 35 bc 18.49 cd 18.21 cd 0.28 bc 0.80 a 1.68 bc 45 60 cd 30 a 30 c 16.55 d 16.32 d 0.23 c 0.78 a 1.64 d 51 59 d 30 a 29 c 14.11 e 13.87 e 0.24 c 0.78 a 1.62 e 57 60 d 30 a 30 c 13.58 e 13.35 e 0.23 c 0.79 a 1.58 f 显著性检验 ** NS ** ** ** ** NS ** a) NS 表示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