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当今的时代是法治的时代。法治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国家治理和社 会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 的合格公民,还要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掌握依法治国的本领,为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节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的治国理政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和落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受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以及建国后“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选择和确 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化大革命” 中法制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的战略方针,从而开启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与实践的历史进程。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奠基阶段。1978年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党和 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指出社会主义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 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在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基础上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践经验与教训,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这部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 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 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 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 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最终摆脱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1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当今的时代是法治的时代。法治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国家治理和社 会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 的合格公民,还要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掌握依法治国的本领,为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节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的治国理政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和落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受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以及建国后“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选择和确 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化大革命” 中法制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的战略方针, 从而开启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与实践的历史进程。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奠基阶段。1978 年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党和 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指出社会主义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 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① 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在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基础上,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践经验与教训,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这部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 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 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阶段。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1999 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 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 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最终摆脱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46 页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