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均不显著(P>0.05)。综合看来,雏鸡饲喂大麦日粮,在添加|对肉仔鸡后期生产性能的效果 对照组的料肉比最低,日增重最0.1%粗酶制剂后,DM、0M和蛋不明显。据有关国外研究报导 高,生产性能最好,其次为组4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肠道食糜使用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低的 和组2,而组3料肉比最高,日上清液黏度显著下降,食糜排空玉米、豆粕型肉鸡日粮,加入酶 增重和最末上市体重最低,酶制速度明显增加,雏鸡增重可增加「制剂后,49日龄时的饲养效果|研 剂的添加效果最不明显 7.0%~8.9%,接近或达到玉米相对较差。 3讨论 日粮水平。在以小麦为基础的肉 不同组别测定结果说明,组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一种活鸡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为主的4的生产性能最佳,组2和5次 性物质,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可以改善胴之。说明两种酶的适当组合使用 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酶的作体品质,减少胴体脂肪含量 效果最好,均比酶L,尤其是酶Ⅱ 用。酶制剂最主要的特点是作为 本试验组3采食量显著低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好。两种酶要 一种生物催化剂,常温常压下能于对照组,其余组除组4外采食协同发挥作用时应有适当的配 高效地进行催化专一的底物。植量均略有降低,但变化不显著。比。组3生产性能最差,两种酶 物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大多是由这与张顺珍研究肉鸡4-6周加制剂对等比例添加,或复合酶制 生物多聚体组成,而消化它们的酶组与未加酶组相比,采食量提剂的生产过程中,会不会产生 酶类动物本身往往缺乏或分泌高了4606(P005)结果不一定程度的拮抗甚至副作用,有待 不足。外源酶制剂的添加可以帮致,有可能是酶制剂的添加过程进一步试验。 助机体有效地将一些大分子多有某种影响日粮适口性的因素 本次饲养试验期间鸡的死 聚体消化成可直接供肠道吸收组3和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亡率为零。这与试验较为严格的 的营养物质,或分解成为小片和42日龄平均体重均显著降饲养管理有关,试验场周围定期 段,供其他酶进一步消化。近年低,其余各加酶组这两个指标也消毒,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有效地 酶制剂研究中发现粗酶制剂参略有降低,尽管与对照组差异不预防了外源疾病的侵入。另外本 与动物内分泌调节,影响动物血显著,这与已有多数报道结果相试验采用间歇光照,结果同样证 液中蛋白质、血糖、尿酸和激素反。王吉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复明饲养效果好于连续光照,但平 水平。同时酶制剂在不同程度合酶,显著提高了鸡只日增重和时鸡群必须具备足够的吃料和饮 上促进了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49日龄鸡只体重。朱元招通过水槽位,保证肉仔鸡足够的采食 质的消化吸收。适量的酶制剂添添加酶制剂,对肉鸡的各期试验和饮水时间。为了改善鸡体肠道 加到动物饲料中通过酶的作用两组鸡个体增重均较对照组鸡内环境,本试验特添加了太子酸 使得蛋白质、氨基酸释放出来,有不同程度提高。张顺珍研究表奶,有利于提高雏鸡的消化能力 提高矿物质元素和蛋白质、氨基明,肉鸡4~6周加酶组与未加酶 本次试验只比较了以上三 酸的消化率 组相比,日增重提高了979%个生产性能指标,酶制剂的对生 由于玉米、大麦、小麦等饲(P<0.01)。习海波肉鸡饲粮中添产性能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料含有各种抗营养因子(B葡聚加0.015%溢多利浓缩微丸酶,如可能使鸡体更健康,生长更均 糖、阿拉伯木聚糖等)妨碍了家「可显著提高鸡只日增重和49日匀,鸡肉品质更好等,要全面评 禽消化吸收,常常造成家禽饲料龄出栏重。这可能与试验过程中价酶制剂的效果,更多生产指标 利用率降低、生长不良以及排泄的其他因素有关,因为饲料原料的测定更有必要 粘粪、污染环境等。鸡体自身缺方面、动物因素、加工等方面都4结论 少能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因而会显著影响饲用酶制剂的使用 添加不同配比的酶I、酶Ⅱ 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NSP)的效果。 对提高46周龄肉仔鸡采食量、 消化效率偏低。通过酶的作用可 添加酶的各组料肉比均略日增重和料肉比等生产性能的 分解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高于对照组,尤其组3和组6,效果不明显,具体原因有待进 NSP)、降低食糜粘度,消除某但差异均不显著。这与张顺珍研步确定。饲料加工、饲养管理等 些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和改究结果相似。这与各组日增重略多种因素均会影响酶制剂使用 善环境状况有效地改善了肉鸡低于对照组有关,具体原因不明效果。 的生产性能。实验表明,21日龄确,但至少说明此次添加酶制剂参考文献(略) 四川畜牧兽医2008·06期总第212期 o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四川畜牧兽医·2008·06 期·总第 212 期 编 辑 SICHUAN XUMUSHOUYI 6 均不显著( P>0.05) 。综合看来, 对照组的料肉比最低, 日增重最 高, 生产性能最好, 其次为组 4 和组 2, 而组 3 料肉比最高, 日 增重和最末上市体重最低, 酶制 剂的添加效果最不明显。 3 讨论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一种活 性物质,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酶的作 用。酶制剂最主要的特点是作为 一种生物催化剂, 常温常压下能 高效地进行催化专一的底物。植 物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大多是由 生物多聚体组成, 而消化它们的 酶类动物本身往往缺乏或分泌 不足。外源酶制剂的添加可以帮 助机体有效地将一些大分子多 聚体消化成可直接供肠道吸收 的营养物质, 或分解成为小片 段, 供其他酶进一步消化。近年 酶制剂研究中发现, 粗酶制剂参 与动物内分泌调节, 影响动物血 液中蛋白质、血糖、尿酸和激素 水平。同时, 酶制剂在不同程度 上促进了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 质的消化吸收。适量的酶制剂添 加到动物饲料中通过酶的作用 使得蛋白质、氨基酸释放出来, 提高矿物质元素和蛋白质、氨基 酸的消化率。 由于玉米、大麦、小麦等饲 料含有各种抗营养因子(β葡聚 糖、阿拉伯木聚糖等) 妨碍了家 禽消化吸收, 常常造成家禽饲料 利用率降低、生长不良以及排泄 粘粪、污染环境等。鸡体自身缺 少能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 因而 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 ( NSP) 的 消化效率偏低。通过酶的作用可 分 解 饲 料 中 的 非 淀 粉 多 糖 ( NSP) 、降低食糜粘度, 消除某 些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和改 善环境状况, 有效地改善了肉鸡 的生产性能。实验表明, 21 日龄 雏 鸡 饲 喂 大 麦 日 粮 , 在 添 加 0.1%粗酶制剂后, DM、OM 和蛋 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 肠道食糜 上清液黏度显著下降, 食糜排空 速度明显增加, 雏鸡增重可增加 7.0%~18.9%, 接近或达到玉米 日粮水平。在以小麦为基础的肉 鸡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为主的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 可以改善胴 体品质, 减少胴体脂肪含量。 本试验组 3 采食量显著低 于对照组, 其余组除组 4 外采食 量均略有降低, 但变化不显著。 这与张顺珍研究肉鸡 4~6 周加 酶组与未加酶组相比, 采食量提 高了 4.66%( P<0.05) 结果不一 致, 有可能是酶制剂的添加过程 有某种影响日粮适口性的因素。 组 3 和对照组相比, 平均日增重 和 42 日 龄 平 均 体 重 均 显 著 降 低, 其余各加酶组这两个指标也 略有降低, 尽管与对照组差异不 显著, 这与已有多数报道结果相 反。王吉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复 合酶, 显著提高了鸡只日增重和 49 日龄鸡只体重。朱元招通过 添加酶制剂, 对肉鸡的各期试验 两组鸡个体增重均较对照组鸡 有不同程度提高。张顺珍研究表 明, 肉鸡 4~6 周加酶组与未加酶 组相比, 日增重提高了 9.79% ( P<0.01) 。习海波肉鸡饲粮中添 加 0.015%溢多利浓缩微丸酶, 可显著提高鸡只日增重和 49 日 龄出栏重。这可能与试验过程中 的其他因素有关, 因为饲料原料 方面、动物因素、加工等方面都 会显著影响饲用酶制剂的使用 效果。 添加酶的各组料肉比均略 高于对照组, 尤其组 3 和组 6, 但差异均不显著。这与张顺珍研 究结果相似。这与各组日增重略 低于对照组有关, 具体原因不明 确, 但至少说明此次添加酶制剂 对肉仔鸡后期生产性能的效果 不明显。据有关国外研究报导, 使用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低的 玉米、豆粕型肉鸡日粮, 加入酶 制剂后, 49 日龄时的饲养效果 相对较差。 不同组别测定结果说明, 组 4 的生产性能最佳, 组 2 和 5 次 之。说明两种酶的适当组合使用 效果最好, 均比酶 I, 尤其是酶 II 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好。两种酶要 协同发挥作用时应有适当的配 比。组 3 生产性能最差, 两种酶 制剂对等比例添加, 或复合酶制 剂的生产过程中, 会不会产生一 定程度的拮抗甚至副作用, 有待 进一步试验。 本次饲养试验期间鸡的死 亡率为零。这与试验较为严格的 饲养管理有关, 试验场周围定期 消毒, 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有效地 预防了外源疾病的侵入。另外本 试验采用间歇光照, 结果同样证 明饲养效果好于连续光照, 但平 时鸡群必须具备足够的吃料和饮 水槽位, 保证肉仔鸡足够的采食 和饮水时间。为了改善鸡体肠道 内环境, 本试验特添加了太子酸 奶, 有利于提高雏鸡的消化能力。 本次试验只比较了以上三 个生产性能指标, 酶制剂的对生 产性能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可能使鸡体更健康, 生长更均 匀, 鸡肉品质更好等, 要全面评 价酶制剂的效果, 更多生产指标 的测定更有必要。 4 结论 添加不同配比的酶Ⅰ、酶Ⅱ 对提高 4~6 周龄肉仔鸡采食量、 日增重和料肉比等生产性能的 效果不明显,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 步确定。饲料加工、饲养管理等 多种因素均会影响酶制剂使用 效果。 ■ 参考文献( 略) 试 验 研 究 杨 庆 红 33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