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业生产地域差异极大 由于山川阻隔、贫富不均,中国的东西南北农业的地域性很强.①东西地区差异大。500mm 年降水量等值线以东的东部农区约占全国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全国90%以 上的耕地和森林都分布在这里,耕地分布在平地,森林分布在山地,呈交错状态。这里土壤 肥沃,灌溉发达,物产丰富,全国的农林畜渔产品与农产品加工业绝大部分都集中于此。500m 等值线以西的西部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55%,人口占总人口的6%,耕地和森林占全国总面积 不足10%,草地则占70%以上,但饲养的草食牲畜头数仅占全国的1/3。②主要农区的南北差 异大。我国农区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内的南北之间又差异极大。由北向南,≥10 ℃积温从2000℃增加到8000℃,年降雨量从500一600m增加到2000mm,由最北的寒温带走向 中温带、暖温带到淮河秦岭以南的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长城以北主要是一年一 熟,杂粮为主、,长城以南到淮河秦岭为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大豆)一年两熟,长江以南则 可种双季稻或一年三熟。这种农作制度的集约性与地域性也是很特殊的。③山区丘陵垂直差 图8-2中国气象植被图(引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域要览》,1987) I:寒温带针叶林区: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I: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V: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V:热带季雨林、雨林区:Ⅵ:温带草原区:Ⅶ:温带荒漠区;Ⅷ: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异大。在中高山区由于地势的上升,温度降低,降雨增多,日照减少,有的一个地方上下可 以多达5~6个气候带的差异。大致上,高度每上升1000m,水热条件与作物种植可以在平地 距离向北走1000km。在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与气温差异较小,但由于坡度的影响,农田灌溉 困难,因而农作物的差异仍较大,一般坡丘上部为树木、中下部为果树或旱作物,低谷部则 为可灌溉的农田。④水土资源的错位。我国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则水多地少。北方水资源总 量占全国的19%,而土地面积、人口、耕地分别占全国的64%、45%和64%,南方水资源总量占 全国的81%,而土地面积、人口、耕地分别占全国的36%、55%和36%(图8-2)。 由上可见,中国农业的地域性特点是十分突出的,地域间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这种 地域上的巨大差异带来了农作制水平与类型的巨大差异。首先从农作制的第一层次看,历史 上的原始生态农作制、传统农作制,现代农作制在今天的中国都可以看的到。西南边疆、西 北地区还存在少数的刀耕火种的游耕制,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还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制;而 东北三江平原的少数国有农场(如二道河农场、洪河农场)其劳动生产率可达每劳力年生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