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互相稀释来减轻钢液吸氮和底喷嘴的侵蚀。 另一方面,对于使用CO:的复吹转炉,炉底受严重侵蚀是技术上的限制环节。已有的研 究主要侧重于探讨C02对底喷嘴侵蚀机理2,3),并将C02当作惰性搅拌气体来讨论熔池内 的传质和对熔池反应的影响4,5)。这显然不能完全反映底吹C02的冶金特性。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在60kg顶底复吹转炉上底吹CO2、N2、CO2+N2、CO2+Ar4种气 体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底吹不同气体时的治金特性,为完善和改进在复吹转炉上进行 底吹CO2和N2气的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1实验方法 实验是在感应加热的60kg顶底复吹熔炉的热模型上进行的,实验的条件为: 底吹气强度(Nm3/h):0.10~0.25 枪位(mm):1203 炉渣碱度:2~4; 炉容量(kg):60: 渣量(kg):3~4; 熔池温度(℃):1550 实验时,装入生铁55kg,渣料8~4kg(其中活性石灰2.5~3.5kg,萤石0.5kg),通电熔 化后进行取样、测温度、测a。然后开始顶底复合吹炼,并且每隔3~5min进行取样和测 温度及ao。当熔池脱碳至CC)≤0.2%时停止顶吹O2,进行底吹搅拌5mi后,取样、测温 度和ao,出钢。 为了得到熔池中·。的分布,在熔池纵向中心线不同深度上和熔池底部中心及中心距炉壁 1/2处测ao。为了得到底吹不同气体时的治金特性,分别进行了底吹C02、N2、CO2+N2、 CO2+Ar4种气体的实验。各炉底吹气体种类及流量见表1。 表1不同炉次的底吹气体种类及流量 Table 1 Kinds of bottom blow gas and its flow rate No 吹气种类 流量(Nm3/h) No 吹气种类 液量(Nm3/h) N2 0,13-0.23 6 CO2+Ar 0.15 (21) CO2 0.20 C02 0.25 C02+N2 0.35 8 N2 0.25 (1:1) 4 C02+N2 0,15 9 CO2+N2 0.15 (2:1) (1:2) 5 N2 0.25 10 C02 0.15 2实验结果 2.1熔池中ao分布特征 实验中测得治炼初期和末期钢液的。沿熔池纵向中心线的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 1可以看出,在吹炼初期,底吹CO2时熔池下部aco,高于上部a(o;底吹N2时熔池下部ao) 低于上部a:o);混吹CO2+N2时沿熔池纵向aco)几乎相同。在吹炼术期无论吹何种气体,熔 411互相稀释来减轻钢液吸氮和底喷嘴 的侵蚀 。 另一方面 , 对于使 用 的复吹转炉 , 炉底受严重 侵蚀是技术上的限 制环节 。 已 有的研 究主要侧重于探讨 对底喷嘴侵蚀机理 〔 ’ ” ’ , 并将 当 作惰性搅拌气体 来 讨 论熔池 内 的 传质和对熔池反应 的影响 〔 ’ “ ’ 。 这 显然不能完全反映底吹 的冶金特性 。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在 顶底复吹转沪上底 吹 、 、 、 种气 体条 件下 的实验 结果 , 讨 论 了底吹 不 同气体 时的冶 金特性 , 为完善和 改进在 复吹转炉上 进行 底吹 和 气的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 实 验 方 法 实验是在感应加热的 顶 底复吹熔炉 的热模型上进行 的 , 实验 的条件为 底吹 气强 度 。 。 枪位 。 , 炉渣碱 度 一 炉容量 渣量 熔池 温度 ℃ 实验 时 , 装入生铁 , 渣料 一 其 中活性石灰 。 , 萤石 。 。 , 通电熔 化后进行取样 、 测温 度 、 测 。 。 然后开始顶底复合吹炼 , 并且每 隔 一 进行 取样和测 温 度及。 。 。 当熔池脱碳至 〔 〕蕊 。 时停止顶吹 , 进行底 吹 搅 拌 后 , 取 样 、 测温 度和 。 , 出 钢 。 为了得到熔池 中。 。 的分布 , 在熔池纵向 中心线不 同深 度上 和熔池底部中心及 中心距炉壁 处测 。 。 为 了得 到底吹 不 同气体 时的冶金特性 , 分别进行 了底吹 、 、 、 十 种 气体的实验 。 各炉底吹 气体种类及流量 见 表 。 表 不 同 炉次 的底吹气 体种 类 及流最 。 吹气种 类 流量 。 吹气种类 优量 句 ‘ · · ‘ 一 · 少 ‘ ” , ” · , “ 食片 ’ 。 ’ ‘ ‘ ” ’ 奋 · “ , 后 ” · 一 实 验 结 果 熔池 中。 。 分布特征 实验 中测得冶炼初期和 末期钢液的 。 。 浩愉池纵向中心线的分布 , 结果如图 所示 。 从图 可 以看 出 , 在吹炼初期 , 底 吹 时熔池下 部 。 〔 。 〕 高于上部 〔 。 〕 底 吹 时熔池下部 。 。 。 〕 低于上部 。 。 。 混吹 十 时沿熔池纵向 。 。 。 几乎相 同 。 在吹炼末期无 论吹何种气体 , 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