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就人均GDP水平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GDP在300美元以下,2001年突破 1000美元,2006年又上升到2000美元。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这也 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 为又好又快注入了新动力。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煤电油运 紧张状况不断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消除,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又好又快不仅表现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价格总水平、 国际收支、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始向好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枃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也是宏观经济向好的重要特 点。交通、电信、能源供应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加快升级 其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 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并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里,我们可以捕捉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结 构和发展协调性呈现出的一些积极变化 投资和消费关系初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快于东部地区,呈现出东部投 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 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生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 价格总水平是否保持基本稳定是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4年多来,居民消 费价格年均只上涨2.1%:核心CPⅠ基本稳定在1%以下。今年以来,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 涨,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对此指出,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 的,而且工业品岀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起来看,总供给、总 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 一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 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我国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能耗下降133%,是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去年,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56%,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一系列问题、矛盾、瓶颈,还需要进一步完 善宏观调控体系应对新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给其注入新动力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所面临的形势的重要判断 矛盾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有的是因为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效果没有充分显现,还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有的是因 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障碍没有消除 我们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 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列为本世纪前20年我国经济建设 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3年以来,中央围绕消除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多年想改、难度很大的改革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迎头而上、攻坚破难!中国经济大省广东,掀起了一场气势浩 大的“绿色革命”,放弃一些高污染项目,抬高招商引资的门槛。2006年该省交出了“环保就人均 GDP 水平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 GDP 在 300 美元以下,2001 年突破 1000 美元,2006 年又上升到 2000 美元。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这也 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 为又好又快注入了新动力。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煤电油运 紧张状况不断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消除,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又好又快不仅表现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价格总水平、 国际收支、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始向好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也是宏观经济向好的重要特 点。交通、电信、能源供应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加快升级, 其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06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 9649 亿元,跃 居世界第三位,比 2002 年增长 156 倍。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并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里,我们可以捕捉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结 构和发展协调性呈现出的一些积极变化。 ——投资和消费关系初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快于东部地区,呈现出东部投 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 ——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生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 ——价格总水平是否保持基本稳定是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4 年多来,居民消 费价格年均只上涨 2.1%;核心 CPI 基本稳定在 1%以下。今年以来,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 涨,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对此指出,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 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起来看,总供给、总 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 ——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 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2006 年,我国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能耗下降 133%,是 2003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节能 3000 万吨标准煤。去年,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 56%,比 2002 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一系列问题、矛盾、瓶颈,还需要进一步完 善宏观调控体系应对新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给其注入新动力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所面临的形势的重要判断。 矛盾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有的是因为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效果没有充分显现,还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有的是因 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障碍没有消除。 我们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2002 年召开的十六大 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列为本世纪前 20 年我国经济建设 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3 年以来,中央围绕消除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多年想改、难度很大的改革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我们迎头而上、攻坚破难!中国经济大省广东,掀起了一场气势浩 大的“绿色革命”,放弃一些高污染项目,抬高招商引资的门槛。2006 年该省交出了“环保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