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019年第3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3,2019 (总第216期)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 216 DOI:10.12046/j.isn.1000-5285.2019.03.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马克思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价值规范性批判 陈晓斌!,刘同舫 (1.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2.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近代社会契约论关于社会构成的解释并非着眼于科学实证的历史描述,而是先验化地提供一 套合乎市民社会原则的规范性标准,以此确保个体的自由并建构共同体的政治合法性。马克思哲学对社会 契约论的超越既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质疑,更是具有价值规范性的批判。这种批判以社会构成问题为中心 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的转变:在个体自由上,实现了从自我立法到自由联合的转变;在政治合法性上,实 现了从道德政治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社会性原则上,实现了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转变。这种批判在 肯定社会契约论进步性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其理论局限性,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超越性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契约论;价值规范性;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19)03-0001-08 社会构成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近代以来,对这一问题最具影响 力的解释传统当属社会契约论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社会契约论的当代复兴和马克思政治晢学的发 展,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有学者认 为,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写过关于近代社会契约论的著作,但其著述内容对这一论题具有高度的批判 性。在既有研究中,对这种批判性的揭示主要是指认社会契约论缺乏经验和历史的根据,把虚构的 非历史的原子式个体和自然状态当作理论前提,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阐明社会构成,完全是一种思辨 哲学的理论想象;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必然会使这种“意识的空话”失去生 存环境。从社会构成的事实性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描述现实发展过程的阐释逻辑充满历史感,对于 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可谓釜底抽薪,但从社会构成的规范性来看,着重于描述现实发展的观点实际上未 收稿日期:2018-04-10 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演进逻辑研究”(19YJC710012) 2018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双重逻辑及超越性研究” (GDl8YMKo1)。 乍者简介:陈晓斌,男,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刘同舫,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参见[英]迈克尔·茱斯诺夫等:《社会契约论》,刘训练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5页。 ②参见[英]迈克尔·莱斯诺夫等:《社会契约论》,刘训练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1-372页;洪小 兵:《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1期;黄炎平:《马克思理论视野中的 社会契约论》,《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2019 年第 3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3ꎬ 2019 (总第 216 期)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ꎬ No􀆰 216 DOI: 10􀆰 12046 / j􀆰 issn􀆰 1000 ̄5285􀆰 2019􀆰 03􀆰 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马克思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价值规范性批判 陈晓斌1 ꎬ 刘同舫2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ꎬ 广东 广州 510631ꎻ 2􀆰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 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近代社会契约论关于社会构成的解释并非着眼于科学实证的历史描述ꎬ 而是先验化地提供一 套合乎市民社会原则的规范性标准ꎬ 以此确保个体的自由并建构共同体的政治合法性ꎮ 马克思哲学对社会 契约论的超越既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质疑ꎬ 更是具有价值规范性的批判ꎮ 这种批判以社会构成问题为中心ꎬ 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的转变: 在个体自由上ꎬ 实现了从自我立法到自由联合的转变ꎻ 在政治合法性上ꎬ 实 现了从道德政治到共产主义的转变ꎻ 在社会性原则上ꎬ 实现了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转变ꎮ 这种批判在 肯定社会契约论进步性的同时ꎬ 深刻地揭示了其理论局限性ꎬ 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超越性ꎮ 关键词: 马克思ꎻ 社会契约论ꎻ 价值规范性ꎻ 批判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2019)03 ̄0001 ̄08 收稿日期: 2018-04-10 基金项目: 2019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演进逻辑研究” (19YJC710012)、 2018 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三五” 规划青年项目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双重逻辑及超越性研究” (GD18YMK01)ꎮ 作者简介: 陈晓斌ꎬ 男ꎬ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ꎬ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ꎻ 刘同舫ꎬ 男ꎬ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ꎬ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ꎬ 研究方 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ꎮ ① 参见 [英] 迈克尔􀅰莱斯诺夫等: «社会契约论»ꎬ 刘训练等译ꎬ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ꎬ 2012 年ꎬ 第 305 页ꎮ ② 参见 [英] 迈克尔􀅰莱斯诺夫等: «社会契约论»ꎬ 刘训练等译ꎬ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ꎬ 2012 年ꎬ 第 371-372 页ꎻ 洪小 兵: «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ꎬ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9 年第 1 期ꎻ 黄炎平: «马克思理论视野中的 社会契约论»ꎬ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年第 1 期ꎮ 社会构成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ꎮ 近代以来ꎬ 对这一问题最具影响 力的解释传统当属社会契约论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ꎮ 社会契约论的当代复兴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发 展ꎬ 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ꎮ 有学者认 为ꎬ 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写过关于近代社会契约论的著作ꎬ 但其著述内容对这一论题具有高度的批判 性ꎮ ①在既有研究中ꎬ 对这种批判性的揭示主要是指认社会契约论缺乏经验和历史的根据ꎬ 把虚构的、 非历史的原子式个体和自然状态当作理论前提ꎬ 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阐明社会构成ꎬ 完全是一种思辨 哲学的理论想象ꎻ 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必然会使这种 “意识的空话” 失去生 存环境ꎮ ②从社会构成的事实性来看ꎬ 历史唯物主义描述现实发展过程的阐释逻辑充满历史感ꎬ 对于 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可谓釜底抽薪ꎬ 但从社会构成的规范性来看ꎬ 着重于描述现实发展的观点实际上未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