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4电子政务E- GOVERNMENT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 范莉莉徐慧娜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设定了政策目标,明确了规则与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是信息服务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监督联邦政府机构是否 指以客户导向代替组织视角,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开放、对民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要求作出了有效回应,这在 方便、多样的信息与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则美国是全新的部门,通过这样的部门来专门监督政府信 包含一整套管理、专业和技术方面的改进目标,不仅关息公开,可有效解决组织惯性引起的政策障碍。美国总 注效率的提高,更注重于基础设施投资、信息管理与使统奥巴马近年来推动的“开放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政府 用、组织创新、风险管理、采购改革、团队能力建设、信息和数据公开的力度,致力于创建一个透明、参与 绩效评估等诸多方面。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也被称协同的政府。 为“电子参与”,覆盖了民主程序中的各个领域,包括 (二)政府管理与运作 技术和信息内容的开放与使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政 1.电子政务管理 治议题的公共表达以及公众咨询。行政与体制改革则强 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少政府 调政府的责任、透明度与信任度,既包括改革政府的架首席信息官制度,缺乏有力的跨地区协调,结果是开发建 构与流程,也包括改革政府在授权私有部门和非政府部设了很多孤立重复的系统.这一点在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 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角色与责任。此外,改革还涉及政也很普遍。国际专家了解到.目前中国的建设团队正在全 府文化,以及如何理解公共服务与治理、公民、社会的力学习和探索如何创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他们充分认 关系等。下文将以上述五个治理目标和分析框架,来解识到首席信息官制度将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 读和总结国际专家对中美电子政务的认识及建议。 推进作用:同时,他们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政府 (一)信息政策 首席信息官制度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他们迫切希望了解 总体而言,国际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在政府信息政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现状,以制定 策上,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这一领域仍有较大差距,主适用于中国现状的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解决多头领导 要是由于两国间的政策有所不同,政策制定时间有先信息孤岛、重复建设和浪费等问题 后,政策支撑和执行力度也有所不同。国际专家指出 2实施与推进 虽然中国目前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在其落 在中国一旦做出决策,其实施和推行的效率很高 上遇到了较大阻碍,有些是意识形态层面的,而有些而在美国则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去做决策,不同的人都有 刂是组织层面的。意识形态上的阻碍有主要的,也有次不同的观点,政治决策过程试图去尽可能满足更多人的 要的。比如,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和个人隐私,虽然中观点,往往导致决策低效,或者出台多个政策选项,以 美两国都认为不应该将信息全部公开,但两国之间的公满足不同特定群体的需求。这样就有了一揽子混搭的政 程度有所不同。因此,专家指出,关键问题在于政府策,而这对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很大困难。美国政府采取 息公开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意识形态层面的阻碍,以了一种分权实施的方式,通常只给出相关政策的大致框 及公众的知情权和其他例外情况(比如国土安全、情报架与规则,有时还配套一定的资金,从联邦政府给到州 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的障碍则是组织惯政府.再给到地方政府,但并不是每个政策都有配套资 性。针对组织惯性问题,美国在国家档案局成立了政府金。这些都使得政策的落实需要很长时间,在实践过 9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04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 范莉莉 徐慧娜 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设定了政策目标,明确了规则与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是 指以客户导向代替组织视角,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开放、 方便、多样的信息与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则 包含一整套管理、专业和技术方面的改进目标,不仅关 注效率的提高,更注重于基础设施投资、信息管理与使 用、组织创新、风险管理、采购改革、团队能力建设、 绩效评估等诸多方面。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也被称 为“电子参与”,覆盖了民主程序中的各个领域,包括 技术和信息内容的开放与使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政 治议题的公共表达以及公众咨询。行政与体制改革则强 调政府的责任、透明度与信任度,既包括改革政府的架 构与流程,也包括改革政府在授权私有部门和非政府部 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角色与责任。此外,改革还涉及政 府文化,以及如何理解公共服务与治理、公民、社会的 关系等。下文将以上述五个治理目标和分析框架,来解 读和总结国际专家对中美电子政务的认识及建议。 (一)信息政策 总体而言,国际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在政府信息政 策上,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这一领域仍有较大差距,主 要是由于两国间的政策有所不同,政策制定时间有先 后,政策支撑和执行力度也有所不同。国际专家指出, 虽然中国目前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在其落 实上遇到了较大阻碍,有些是意识形态层面的,而有些 则是组织层面的。意识形态上的阻碍有主要的,也有次 要的。比如,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和个人隐私,虽然中 美两国都认为不应该将信息全部公开,但两国之间的公 开程度有所不同。因此,专家指出,关键问题在于政府 信息公开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意识形态层面的阻碍,以 及公众的知情权和其他例外情况(比如国土安全、情报 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的障碍则是组织惯 性。针对组织惯性问题,美国在国家档案局成立了政府 信息服务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监督联邦政府机构是否 对民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要求作出了有效回应,这在 美国是全新的部门,通过这样的部门来专门监督政府信 息公开,可有效解决组织惯性引起的政策障碍。美国总 统奥巴马近年来推动的“开放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政府 信息和数据公开的力度,致力于创建一个透明、参与、 协同的政府。 (二)政府管理与运作 ⒈电子政务管理 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少政府 首席信息官制度,缺乏有力的跨地区协调,结果是开发建 设了很多孤立重复的系统,这一点在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 也很普遍。国际专家了解到,目前中国的建设团队正在全 力学习和探索如何创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他们充分认 识到首席信息官制度将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 推进作用;同时,他们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政府 首席信息官制度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他们迫切希望了解 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现状,以制定 适用于中国现状的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解决多头领导、 信息孤岛、重复建设和浪费等问题。 ⒉实施与推进 在中国一旦做出决策,其实施和推行的效率很高, 而在美国则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去做决策,不同的人都有 不同的观点,政治决策过程试图去尽可能满足更多人的 观点,往往导致决策低效,或者出台多个政策选项,以 满足不同特定群体的需求。这样就有了一揽子混搭的政 策,而这对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很大困难。美国政府采取 了一种分权实施的方式,通常只给出相关政策的大致框 架与规则,有时还配套一定的资金,从联邦政府给到州 政府,再给到地方政府,但并不是每个政策都有配套资 金。这些都使得政策的落实需要很长时间,在实践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