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子政务E- GOVERNMENT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10 范莉莉徐慧娜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而言,中国跨部门联席机制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不很完完善。美国在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电子政务的促进、规 善,不同平台间的协调合作尚不健全。 范和管理等方面都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中国电子政务 (四)建设内容与路径比较 的相关规定比较分散,主要体现在一些部门规章上,法 曾宇航(2010)指出,美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内容主律层次较低 要是向公民提供服务,实现在线服务流程,很多在线服 (六)资金投入比较 务项目实现网站前台和后台业务系统的集成。而中国地任春艳(2003)四指出,从资金投入来看,美国政 方政府投入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多数是一些政府内部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得到充分保证。据估计,美国 用的信息系统。虽然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网站能够联邦政府从1981年到1998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共支 为居民提供部分在线服务,但大部分都以提供信息、表付了约4000亿美元。州政府的支出则视州的大小等情况 格下载为主。 而不同,如果以10亿美元推算,50个州的总开支约为 中美两国在推进路径上也存在着差异。美国的电500亿美元。按与州政府持平推算,各级地方政府的开 子政务建设更多依靠法律和政策推进,而中国更多依支总额也是500亿美元。虽然中国政府在信息化投入方 靠项目推进。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开展始于克林顿政面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数据,但资金严重不足是不争的 府时期。具体而言,1993年发布了《用信息技术推动事实。靠零打碎敲的方式进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则 行政改革》的倡议书:1995年前后开始运用网页向国很难形成规模和气候。 民和企业推出便于使用的网上服务并进行信息公开 1996年颁布了《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收债改进五、中美电子政务比较:国际学者视角 法》《信息公开法》等,设立首席信息官与政府信息 上文主要从国内学者的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电子政 技术服务中心:1998年颁布了《书面文件削减法》:务作了比较,目前尚很少具有国际视角的中外电子政务 2000年颁布了《电子签名法》:2002年《2002年电子比较研究。因此,本文对国际上电子政务领域三位知名 政务法》实施 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其中两位来自美国著名的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末,主要研究机构,一位来自联合国系统。这几位电子政务专家 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199年,40余个部委联合发起对中国电子政务较为熟悉,曾多次访华参与中外合作研 政府上网工程”;2002年,北京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究和参观讲学,因而对中外尤其是中美电子政务的异同 台正式开通,标志着走向政府与企业、民众双向互动的点有着独特见解 开始;2003年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年,在整体规模、实际 Sharon S. Dawes(2009)在《电子治理的演进 成效以及对产业的拉动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05年及持续挑战》一文中提出了五个电子治理目标,分别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 信息政策框架、公共服务提升、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 (五)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比较 作、民主程序中的公共参与、行政与体制改革。其中, 曹慧敏等(2006)指出,从中美电子政务的相关信息政策框架是指与信息有关的法规与政策,它们为政 法律规定来看.美国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府、个人、私有部门对信息的收集、使用、保护与共享 9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 103 范莉莉 徐慧娜 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而言,中国跨部门联席机制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不很完 善,不同平台间的协调合作尚不健全。 (四)建设内容与路径比较 曾宇航(2010)指出,美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内容主 要是向公民提供服务,实现在线服务流程,很多在线服 务项目实现网站前台和后台业务系统的集成。而中国地 方政府投入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多数是一些政府内部使 用的信息系统。虽然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网站能够 为居民提供部分在线服务,但大部分都以提供信息、表 格下载为主。 中美两国在推进路径上也存在着差异。美国的电 子政务建设更多依靠法律和政策推进,而中国更多依 靠项目推进。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开展始于克林顿政 府时期。具体而言,1993年发布了《用信息技术推动 行政改革》的倡议书;1995年前后开始运用网页向国 民和企业推出便于使用的网上服务并进行信息公开; 1996年颁布了《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收债改进 法》《信息公开法》等,设立首席信息官与政府信息 技术服务中心;1998年颁布了《书面文件削减法》; 2000年颁布了《电子签名法》;2002年《2002年电子 政务法》实施。[25]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末,主要 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1999年,40余个部委联合发起 “政府上网工程”;2002年,北京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 台正式开通,标志着走向政府与企业、民众双向互动的 开始;2003年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年,在整体规模、实际 成效以及对IT产业的拉动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 (五)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比较 曹慧敏等(2006)[25]指出,从中美电子政务的相关 法律规定来看,美国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 完善。美国在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电子政务的促进、规 范和管理等方面都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中国电子政务 的相关规定比较分散,主要体现在一些部门规章上,法 律层次较低。 (六)资金投入比较 任春艳(2003)[21]指出,从资金投入来看,美国政 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得到充分保证。据估计,美国 联邦政府从1981年到1998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共支 付了约4000亿美元。州政府的支出则视州的大小等情况 而不同,如果以10亿美元推算,50个州的总开支约为 500亿美元。按与州政府持平推算,各级地方政府的开 支总额也是500亿美元。虽然中国政府在信息化投入方 面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数据,但资金严重不足是不争的 事实。靠零打碎敲的方式进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则 很难形成规模和气候。 五、中美电子政务比较:国际学者视角 上文主要从国内学者的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电子政 务作了比较,目前尚很少具有国际视角的中外电子政务 比较研究。因此,本文对国际上电子政务领域三位知名 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其中两位来自美国著名的电子政务 研究机构,一位来自联合国系统。这几位电子政务专家 对中国电子政务较为熟悉,曾多次访华参与中外合作研 究和参观讲学,因而对中外尤其是中美电子政务的异同 点有着独特见解。 Sharon S. Dawes(2009)[26]在《电子治理的演进 及持续挑战》一文中提出了五个电子治理目标,分别是 信息政策框架、公共服务提升、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 作、民主程序中的公共参与、行政与体制改革。其中, 信息政策框架是指与信息有关的法规与政策,它们为政 府、个人、私有部门对信息的收集、使用、保护与共享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