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2电子政务E- GOVERNMENT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 范莉莉徐慧娜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一)电子政务外部环境比较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 中美电子政务外部环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汪玉凯和“掌舵的政府,而不是划桨的政府”的整体治理模 (2010)等人指出,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推进模式要受式,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电子政务理念,是一种 到该国政治体制、政府结构、政府权力来源、公共政策以流程重组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理念。而中国电子政务从 决策过程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內市场发育程实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具有工业化社会特征的官僚制模 度、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战略重点等经济环境对电子式的电子政务,即管理型电子政务,其指导原则与现代 政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的市场机制比较成官僚制模式相适应。 熟,产业基础良好,除了政府自身信息化工作外,其他 曾宇航(2010)指出,美国电子政务的战略目标经 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则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政府历了从“以提高政府效率为核心”向“以顾客需求为核 着力营造有利于信息化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中国目前市心”的转型。而中国由于战略背景的复杂,对电子政务战 场机制相对不完善、产业基础比较弱,政府通常依靠行略目标的确定显得尤为困难。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中央 政力量和投入巨大的公共资源实现信息产业以及各领域政府层面确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战略是以 的发展。中美两国在组织环境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管理主义为指导的政府效率中心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 这对两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郑磊一种"以政府管理者为本位”的电子政务战略。 2012)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来自立法部门、法院 (三)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比较 和其他党派的压力对信息公开和共享构成压力:而在中 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马 国的体制中,并未发现来自以上方面的压力 连杰等人(2006)认为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 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在信息化基础设府信息化组织体系和工作程序。而中国电子政务处于起 施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任春艳(2003)指步阶段,管理体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一个权 出,众多的上网用户、良好的上网设施为美国建设电子政威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机制也 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总人口的近一半不同程度地使未建立,各行业、各部门各搞一套,重复投资的现象还 用互联网,电脑的使用比例从1985年的30%猛增到2000年比较严重。 的70%。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 郑磊(2008)网对中美跨部门Co沟通协调机制进 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美国已经建立和发展了多个跨部门 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政府首席信息官平台,形式各异,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起步阶段,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比不上美国。 相对而言,中国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虽然已成立了 电子政务理念与战略比较 些社会性组织,但正式的政府跨部门机制尚未完善。除 曾宇航(2010)四指出,美国兴起电子政务建设的了首席信息官联席制度,美国在其他职位上还建立了首 期也是其“重塑政府运动”开展的时期。新公共管理席财务官联席机制、首席人力资源官联席机制、首席采 理论是指导重塑政府运动的重要理论,这些思想也成为购官联席机制等。首席信息官联席机制与这些机制间互 美国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美国地方设代表,保持沟通,以共同协调解决跨领域问题。相比 9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02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 (一)电子政务外部环境比较 中美电子政务外部环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汪玉凯 (2010)[1]等人指出,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推进模式要受 到该国政治体制、政府结构、政府权力来源、公共政策 决策过程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发育程 度、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战略重点等经济环境对电子 政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的市场机制比较成 熟,产业基础良好,除了政府自身信息化工作外,其他 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则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政府 着力营造有利于信息化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中国目前市 场机制相对不完善、产业基础比较弱,政府通常依靠行 政力量和投入巨大的公共资源实现信息产业以及各领域 的发展。中美两国在组织环境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对两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郑磊 (2012)[20]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来自立法部门、法院 和其他党派的压力对信息公开和共享构成压力;而在中 国的体制中,并未发现来自以上方面的压力。 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在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任春艳(2003)[21]指 出,众多的上网用户、良好的上网设施为美国建设电子政 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总人口的近一半不同程度地使 用互联网,电脑的使用比例从1985年的30%猛增到2000年 的70%。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 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普及率不高,无线互 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 起步阶段,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比不上美国。 (二)电子政务理念与战略比较 曾宇航(2010)[22]指出,美国兴起电子政务建设的 时期也是其“重塑政府运动”开展的时期。新公共管理 理论是指导重塑政府运动的重要理论,这些思想也成为 美国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美国地方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 和“掌舵的政府,而不是划桨的政府”的整体治理模 式,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电子政务理念,是一种 以流程重组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理念。而中国电子政务从 实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具有工业化社会特征的官僚制模 式的电子政务,即管理型电子政务,其指导原则与现代 官僚制模式相适应。 曾宇航(2010)[22]指出,美国电子政务的战略目标经 历了从“以提高政府效率为核心”向“以顾客需求为核 心”的转型。而中国由于战略背景的复杂,对电子政务战 略目标的确定显得尤为困难。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中央 政府层面确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战略是以 管理主义为指导的政府效率中心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 一种“以政府管理者为本位”的电子政务战略。 (三)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比较 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马 连杰等人(2006)[23]认为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 府信息化组织体系和工作程序。而中国电子政务处于起 步阶段,管理体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一个权 威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机制也 未建立,各行业、各部门各搞一套,重复投资的现象还 比较严重。 郑磊(2008)[24]对中美跨部门CIO沟通协调机制进 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美国已经建立和发展了多个跨部门 政府首席信息官平台,形式各异,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相对而言,中国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虽然已成立了一 些社会性组织,但正式的政府跨部门机制尚未完善。除 了首席信息官联席制度,美国在其他职位上还建立了首 席财务官联席机制、首席人力资源官联席机制、首席采 购官联席机制等。首席信息官联席机制与这些机制间互 设代表,保持沟通,以共同协调解决跨领域问题。相比 范莉莉 徐慧娜 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