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 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 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 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 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晢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 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 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 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 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 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 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 “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 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 借景(物)抒情 C 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