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价,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同样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因而对于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 依然不存在确认收益的问题。但是,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其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获得了 部分经济利益流入,所以应当在补价中确认一部分收益,即收到的补价中,有一部分是换出 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补偿,有一部分是换出非货币性资产实现的收益。教材中给出的“应确 认收益”的公式,便是在收到的补价中如何去划分成本补偿金额和实现收益金额的具体方法。 为了便于理解,将应确认收益公式加以简单变形来进行分析,即: 应确认收益=补价×(1一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一补价×(应交的 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对这个公式,可以按如下方法理解: (1)关于“补价×(1一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理解:“换出资产 账面价值”可视同为换出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可视同为换出资产的售价。那 么,“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换出资产的成本率,“(1一换出资产账面 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换出资产的毛利率,“补价×(1一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 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补价所分摊的毛利 (2)关于“补价×(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理解:在常规 情况下,企业实现收入所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如果资产没有计税价格,应按资产的公 允价值为计税依据,即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如果资产有计税价格,则应按资产的计税价 格为计税依据。所以,“(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企业实际负 担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的比率。由此看来,“补价×(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 公允价值)”是补价所应分摊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金额。 (3)补价所分摊的毛利减去补价所分摊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即为收到补价方对该项 非货币性交易所应确认的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当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大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或换出资产毛利率小于应负担的税金及 教育费附加比率时,应确认收益公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为负数,这时应当确认为非货币性交易 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公式包括应确认收益的原因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取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一补价+应确认的收益=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十支付的相关税费一(补价一应确认的收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 付的相关税费一补价中所包含的资产成本 可见,收取补价方并没有将确认的收益直接计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是将应确认的 收益先与收取的补价相抵减作为补价中包含的换入资产成本,再从换入资产价值中扣除补价 所包含的换入资产成本,进而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价,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同样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因而对于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 依然不存在确认收益的问题。但是,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其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获得了一 部分经济利益流入,所以应当在补价中确认一部分收益,即收到的补价中,有一部分是换出 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补偿,有一部分是换出非货币性资产实现的收益。教材中给出的“应确 认收益”的公式,便是在收到的补价中如何去划分成本补偿金额和实现收益金额的具体方法。 为了便于理解,将应确认收益公式加以简单变形来进行分析,即: 应确认收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应交的 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对这个公式,可以按如下方法理解: (1)关于“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理解:“换出资产 账面价值”可视同为换出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可视同为换出资产的售价。那 么,“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换出资产的成本率,“(1-换出资产账面 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换出资产的毛利率,“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 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补价所分摊的毛利。 (2)关于“补价×(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理解:在常规 情况下,企业实现收入所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如果资产没有计税价格,应按资产的公 允价值为计税依据,即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如果资产有计税价格,则应按资产的计税价 格为计税依据。所以,“(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则为企业实际负 担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的比率。由此看来,“补价×(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 公允价值)”是补价所应分摊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金额。 (3)补价所分摊的毛利减去补价所分摊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即为收到补价方对该项 非货币性交易所应确认的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当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大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或换出资产毛利率小于应负担的税金及 教育费附加比率时,应确认收益公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为负数,这时应当确认为非货币性交易 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公式包括应确认收益的原因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取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补价+应确认的收益=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相关税费-(补价-应确认的收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 付的相关税费-补价中所包含的资产成本 可见,收取补价方并没有将确认的收益直接计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是将应确认的 收益先与收取的补价相抵减作为补价中包含的换入资产成本,再从换入资产价值中扣除补价 所包含的换入资产成本,进而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