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文化旅游,建设省际重要节点城市。丽水,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制造业基 地和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建成浙西南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鼓励发展中小城镇。依托现有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建设网络化的城镇体 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发展特色,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着重发展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发展空间较大的县(市),努力提高 发展层次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空间集约利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 培育一批工贸型小城镇。依托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一批交通节点 型小城镇 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若干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型小城镇。促进 重点中心镇发展,将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 (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科学编制和实施人口分布规划,引导和鼓励人口向沿江、 沿湾、沿海以及主要交通沿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重点城镇转移,适度提高 人口集聚度。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完善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引导人 口有序流动。合理控制沪宁和沪杭甬沿线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积极引导重点生态 保护区的人口逐步向外迁移。 调控城镇人口规模。上海市中心城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嘉定、松江 和临港三个新城常住人口规模发展到80一100万。南京、杭州市区常住人口不超 过700万,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不超 过400万,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淮安、湖州、嘉兴、绍兴、 台州、金华、衢州等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发展到100一200万,宿迁、舟山、丽 水等城市市区以及一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级市发展成为50一100万人口的 文化旅游,建设省际重要节点城市。丽水,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制造业基 地和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建成浙西南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鼓励发展中小城镇。依托现有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建设网络化的城镇体 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发展特色,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着重发展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发展空间较大的县(市),努力提高 发展层次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空间集约利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 培育一批工贸型小城镇。依托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一批交通节点 型小城镇。 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若干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型小城镇。促进 重点中心镇发展,将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 (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科学编制和实施人口分布规划,引导和鼓励人口向沿江、 沿湾、沿海以及主要交通沿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重点城镇转移,适度提高 人口集聚度。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完善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引导人 口有序流动。合理控制沪宁和沪杭甬沿线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积极引导重点生态 保护区的人口逐步向外迁移。 调控城镇人口规模。上海市中心城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嘉定、松江 和临港三个新城常住人口规模发展到80—100万。南京、杭州市区常住人口不超 过700万,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不超 过400万,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淮安、湖州、嘉兴、绍兴、 台州、金华、衢州等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发展到100—200万,宿迁、舟山、丽 水等城市市区以及一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级市发展成为50—100万人口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