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染当地的采种株及油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黑斑病发生的轻重及早晚与连阴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多雨高湿有利于黑 斑病发生。发病温度为11~24℃,最适温度是11.8~19.2℃。孢子萌发要有水 滴存在,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病情发展迅速。因此,雨水多、易结露的条 件下,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此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但未见免疫品种。 四)病害控制 选用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黑斑病品种,以减轻危害 2.种子处理种子如带菌可用50℃温水浸种20~25rain,冷却晾于后播种 或用种子重量的0.4%的4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2%~0.3%的50%扑 海因拌种 3.加强栽培管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 减少菌源。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提高 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50%扑海因、50%菌核净 7%代森锰锌、75%百菌清、64%杀毒矾等,隔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 六、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 七、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Crucifers black black rot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俗称“半边瘫”,各地菜区均有发生,危害十字花科多种 蔬菜如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芥菜和芜菁等,以甘蓝、花椰菜和萝卜受害 普遍。此病在不同年份间危害程度有异,重病地区或年份可造成较重的损失,而 且在贮藏期可继续危害,加重损失。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特点是维管束坏死变黑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逐步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 周围组织变黄,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扩展,形成网状黑脉或 黄褐色大斑块。 萝卜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块根。叶片发病,症状和白菜类相似,也产生“V” 字型褐色病斑。块根被害,外观症状不甚明显,但维管束变黑,内部组织黑色干 腐状,严重者形成空心。田间多并发软腐病,终致腐烂状。黑腐病有时和软腐病 并发,加剧病情,但此病腐烂时无臭味,可与后者区别 病原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campestris v. campes tms( Pamme l) Dowson,属薄壁菌门黄单孢菌属 病菌生长温度5~39℃;适温25~30℃:致死温度为51℃10min;对酸碱度 适应范围为pH6.1~6.8,最适p为6.4 发病规律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在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 染来源,播种后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水孔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在土壤 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年以上,故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等传播 到叶片上,从叶缘的水孔或叶面的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造成系统性侵染 带病采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条件。25~30C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多雨高湿、叶面结染当地的采种株及油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黑斑病发生的轻重及早晚与连阴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多雨高湿有利于黑 斑病发生。发病温度为 11~24 ℃,最适温度是 11.8~19.2℃。孢子萌发要有水 滴存在,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病情发展迅速。因此,雨水多、易结露的条 件下,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此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但未见免疫品种。 (四)病害控制 1.选用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黑斑病品种,以减轻危害。 2.种子处理 种子如带菌可用 50℃温水浸种 20~25rain,冷却晾于后播种, 或用种子重量的 0.4%的 4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 0.2%~0.3%的 50%扑 海因拌种。 3.加强栽培管理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 减少菌源。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提高 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50%扑海因、50%菌核净、 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64%杀毒矾等,隔 7~lOd 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 六、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 七、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Crucifers Black BIack Rot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俗称“半边瘫”,各地菜区均有发生,危害十字花科多种 蔬菜如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芥菜和芜菁等,以甘蓝、花椰菜和萝卜受害 普遍。此病在不同年份间危害程度有异,重病地区或年份可造成较重的损失,而 且在贮藏期可继续危害,加重损失。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特点是维管束坏死变黑。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逐步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 周围组织变黄,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扩展,形成网状黑脉或 黄褐色大斑块。 萝卜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块根。叶片发病,症状和白菜类相似,也产生“V” 字型褐色病斑。块根被害,外观症状不甚明显,但维管束变黑,内部组织黑色干 腐状,严重者形成空心。田间多并发软腐病,终致腐烂状。黑腐病有时和软腐病 并发,加剧病情,但此病腐烂时无臭味,可与后者区别。 病原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campestrts pv.campestms (Pammel)Dowson,属薄壁菌门黄单孢菌属。 病菌生长温度 5~39℃;适温 25~30℃;致死温度为 51℃lOmin;对酸碱度 适应范围为 pH 6.1~6.8,最适 pH 为 6.4。 发病规律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在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 染来源,播种后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水孔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在土壤 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 1 年以上,故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等传播 到叶片上,从叶缘的水孔或叶面的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造成系统性侵染。 带病采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条件。25~30C 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多雨高湿、叶面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