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十字花科科蔬菜病害 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白菜、油菜、甘蓝、花椰菜、芥菜、芜菁、 萝卜、紫菜薹等。其中以白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为最大,它不仅是我国城乡人民 的主要蔬菜种类,而且还由于其产量高、耐贮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冬季或蔬菜 淡季的主要菜种。迄今已发现十字花科蔬菜病害40余种,其中病毒病、霜霉病、 软腐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称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黑斑病、白斑病、 细菌性黑腐病、炭疽病、根朽病、细菌性黑斑病等在各地常有发生,每年均有不 同程度的危害;菌核病在南方菜区危害较重:根肿病在10余省(市)始有发生。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Crucifers Viral DiSease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疯病,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列为三大病害之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大白菜受害最重。历史上,我国各 地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白菜,均曾由于病毒病的危害遭受过较大的 损失,特别是1952、1958、1972、1977、1985、1987年,全国因气候高温干旱, 造成病毒病大流行,严重减产。1962年新疆菜区病毒病大流行,几乎使北疆的大 白菜全部绝收。此病一般发病率为3%-30%,严重地块可达80%以上,而且感染 病毒病后又易受到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危害,损失加重 (一)症状 症状类型因病毒种类及株系、被害蔬菜类别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有所差异。 白菜:幼苗期受害,心叶初期产生明脉,继之沿脉褪绿,渐变为浓淡相间的 花叶。病叶皱缩、变脆、扭曲畸形,有的叶背的主、侧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点, 叶柄扭曲。重病株明显矮缩,不包心,叶片硬脆、皱缩成团,根系不发达,须根 减少,剖视根部切面为黄褐色 东北地区大白菜还有一种僵叶症,表现为叶片细长增厚,不皱缩,外叶向外 伸直,僵硬,叶缘呈波浪状,植株亦较矮,不结球。 甘蓝:甘蓝受害后,幼苗叶片~亡产生直径为2~3mm的褪绿圆斑,迎光观察 非常明显。后期病叶呈浓淡相间的斑驳花叶,老叶背面有黑色的坏死斑。病株发 育迟缓,结球较迟且疏松。开花期间叶片上表现明显的斑驳。 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症状与大白菜相似。 其他种类:萝卜、小白菜、芜菁、芥菜等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症状,与白菜基 本相同。叶片明脉显著,产生深绿和淡绿相间斑驳,病叶稍皱缩,少数畸形,植 株矮化,轻病株一般矮化不明显,但抽苔后结实不良,结实少,不实籽粒多, 二)病原:经鉴定,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芜菁花叶病毒 (FuMV),其次为黄瓜花叶病毒(CM),此外东北报道有萝卜花叶病毒(RM)和 烟草环斑病毒(TRSV),西安有白菜沿脉坏死病毒(CWN),新疆有花椰菜花叶 病毒(aM),湖南有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等。可单独侵 染,也可复合侵染。 (三)病害循环 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病毒主要在窖内贮藏的大白菜、甘蓝、萝卜等的 留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多年生宿根植物(如菠菜、芥菜等)及田边杂草上越冬。春 季蚜虫把病毒从越冬种株传到:春季甘蓝、萝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再 经夏季甘蓝、白菜等传到秋白菜和萝卜上:在南方,因田间终年种植十字花科蔬 菜,病菌可周年循环
第七章 十字花科科蔬菜病害 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白菜、油菜、甘蓝、花椰菜、芥菜、芜菁、 萝卜、紫菜薹等。其中以白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为最大,它不仅是我国城乡人民 的主要蔬菜种类,而且还由于其产量高、耐贮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冬季或蔬菜 淡季的主要菜种。迄今已发现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40 余种,其中病毒病、霜霉病、 软腐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称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黑斑病、白斑病、 细菌性黑腐病、炭疽病、根朽病、细菌性黑斑病等在各地常有发生,每年均有不 同程度的危害;菌核病在南方菜区危害较重;根肿病在 10 余省(市)始有发生。 一、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Crucifers Viral DiSease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疯病,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列为三大病害之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大白菜受害最重。历史上,我国各 地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白菜,均曾由于病毒病的危害遭受过较大的 损失,特别是 1952、1958、1972、1977、1985、1987 年,全国因气候高温干旱, 造成病毒病大流行,严重减产。1962 年新疆菜区病毒病大流行,几乎使北疆的大 白菜全部绝收。此病一般发病率为 3%一 30%,严重地块可达 80%以上,而且感染 病毒病后又易受到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危害,损失加重。 (一)症状 症状类型因病毒种类及株系、被害蔬菜类别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有所差异。 白菜:幼苗期受害,心叶初期产生明脉,继之沿脉褪绿,渐变为浓淡相间的 花叶。病叶皱缩、变脆、扭曲畸形,有的叶背的主、侧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点, 叶柄扭曲。重病株明显矮缩,不包心,叶片硬脆、皱缩成团,根系不发达,须根 减少,剖视根部切面为黄褐色。 东北地区大白菜还有一种僵叶症,表现为叶片细长增厚,不皱缩,外叶向外 伸直,僵硬,叶缘呈波浪状,植株亦较矮,不结球。 甘蓝:甘蓝受害后,幼苗叶片~亡产生直径为 2~3mm 的褪绿圆斑,迎光观察 非常明显。后期病叶呈浓淡相间的斑驳花叶,老叶背面有黑色的坏死斑。病株发 育迟缓,结球较迟且疏松。开花期间叶片上表现明显的斑驳。 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症状与大白菜相似。 其他种类:萝卜、小白菜、芜菁、芥菜等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症状,与白菜基 本相同。叶片明脉显著,产生深绿和淡绿相间斑驳,病叶稍皱缩,少数畸形,植 株矮化,轻病株一般矮化不明显,但抽苔后结实不良,结实少,不实籽粒多, (二)病原:经鉴定,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芜菁花叶病毒 (FuMV),其次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此外东北报道有萝卜花叶病毒(RMV)和 烟草环斑病毒(TRSV),西安有白菜沿脉坏死病毒(CVNV),新疆有花椰菜花叶 病毒(CaMV),湖南有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可单独侵 染,也可复合侵染。 (三)病害循环 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病毒主要在窖内贮藏的大白菜、甘蓝、萝卜等的 留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多年生宿根植物(如菠菜、芥菜等)及田边杂草上越冬。春 季蚜虫把病毒从越冬种株传到:春季甘蓝、萝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再 经夏季甘蓝、白菜等传到秋白菜和萝卜上:在南方,因田间终年种植十字花科蔬 菜,病菌可周年循环
TuMV和CMV均可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在田间病毒传播的主要介体是蚜虫, 各地的传;毒蚜虫不尽相同,多数地区以桃蚜和菜缢管蚜传毒为主;新疆则以甘 蓝蚜为主。蚜虫传毒为非持久性,在病株上短时间(几分钟)取食后即可获毒,转 而在健株上短时间取食即可传毒,一般保持传毒时间仅25~30rain。土壤和成熟 的种子不能传播病毒 (四)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品种抗病性有关。 l、气候条件:以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的影响最为关键。东北7月下至8月上, 黄河流域以北8月中旬,新疆和甘肃6~8月份的降雨天数是秋白菜病毒病发生流 行的决定因素,期间遇干早高温,病害会严重发生。干早高温影响有三:①不适 于菜苗正常生长发育。②有利于蚜虫大量繁殖和迁飞。③有利于病毒增殖。反之, 大雨对蚜虫有冲刷和淹死的作用。北方大白菜播种前后,遇暴雨和阴雨连绵天气 时发病轻:;若遇髙温干旱,地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抗病力下 降时则发病重。此外,高温缩短病毒病的潜育期。 此外,上温高、土壤湿度低,病毒病发生较重。 2.耕作与栽培管理: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或和寄主植物邻作,病害发生严 重:反之,发病轻。秋莱早播,由于正遇高温干早,蚜虫发生也多,发病重。 3.白菜和油菜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苗期尤其7叶期前是易感病期,侵染越 早,发病越重:7叶后危害明显减轻:开花后期不感病。前期肥水不足,幼苗根 系发育弱,发病重。 4.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大白菜中,青帮品种比白帮 抗病:杂交品种比一般品种抗病。油菜中,甘蓝型抗病力髙于芥菜型,芥菜型高 于白菜型。 (五)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以采用选种抗病品种和防治传毒蚜虫为主,以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为辅。 1.选用抗病品种大白菜抗病品种有: 2.加强栽培管理调整蔬菜布局,合理间、套、轮作;深翻起垄,施足底肥, 増施磷、钾肥:适期播种,避过髙温及蚜虫髙峰;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情掌握蹲 苗时间,干旱年份缩短蹲苗期;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苗期水要勤灌,以降温保 根,增强抗性。 3.治蚜防病苗床驱蚜。根据蚜虫对银色的忌避性,应用银色反光膜驱蚜效果 较好。药剂治蚜。种株窖藏地区,λ窖前和岀窖栽植后彻底治蚜;秋白菜播种前, 喷药消灭邻近菜地及杂草上的蚜虫,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撒20%病毒灵、2%宁南霉素、20%病毒A、0.5%抗 毒剂1号、1.5%植病灵等。间隔10d左右,连续喷施2~3次。 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Crucifers Soft rot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又称水烂、烂疙瘩,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为白菜和甘蓝 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方地区个别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产50%以上,甚至 绝收。而且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均可发生腐烂,损失极大。除为害十字 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莴苣、黄瓜、胡萝卜、芹菜、葱类等蔬菜, 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 (一)症状
TuMV 和 CMV 均可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在田间病毒传播的主要介体是蚜虫, 各地的传;毒蚜虫不尽相同,多数地区以桃蚜和菜缢管蚜传毒为主;新疆则以甘 蓝蚜为主。蚜虫传毒为非持久性,在病株上短时间(几分钟)取食后即可获毒,转 而在健株上短时间取食即可传毒,一般保持传毒时间仅 25~30rain。土壤和成熟 的种子不能传播病毒。 (四)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品种抗病性有关。 1、气候条件:以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的影响最为关键。东北 7 月下至 8 月上, 黄河流域以北 8 月中旬,新疆和甘肃 6~8 月份的降雨天数是秋白菜病毒病发生流 行的决定因素,期间遇干旱高温,病害会严重发生。干旱高温影响有三:①不适 于菜苗正常生长发育。②有利于蚜虫大量繁殖和迁飞。③有利于病毒增殖。反之, 大雨对蚜虫有冲刷和淹死的作用。北方大白菜播种前后,遇暴雨和阴雨连绵天气 时发病轻;若遇高温干旱,地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抗病力下 降时则发病重。此外,高温缩短病毒病的潜育期。 此外,上温高、土壤湿度低,病毒病发生较重。 2. 耕作与栽培管理: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或和寄主植物邻作,病害发生严 重;反之,发病轻。秋莱早播,由于正遇高温干早,蚜虫发生也多,发病重。 3.白菜和油菜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苗期尤其 7 叶期前是易感病期,侵染越 早,发病越重;7 叶后危害明显减轻;开花后期不感病。前期肥水不足,幼苗根 系发育弱,发病重。 4.品种抗病性: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大白菜中,青帮品种比白帮 抗病;杂交品种比一般品种抗病。油菜中,甘蓝型抗病力高于芥菜型,芥菜型高 于白菜型。 (五)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以采用选种抗病品种和防治传毒蚜虫为主,以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为辅。 1. 选用抗病品种 大白菜抗病品种有: 2.加强栽培管理 调整蔬菜布局,合理间、套、轮作;深翻起垄,施足底肥, 增施磷、钾肥;适期播种,避过高温及蚜虫高峰;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情掌握蹲 苗时间,干旱年份缩短蹲苗期;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苗期水要勤灌,以降温保 根,增强抗性。 3.治蚜防病 苗床驱蚜。根据蚜虫对银色的忌避性,应用银色反光膜驱蚜效果 较好。药剂治蚜。种株窖藏地区,入窖前和出窖栽植后彻底治蚜;秋白菜播种前, 喷药消灭邻近菜地及杂草上的蚜虫,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撒 20%病毒灵、2%宁南霉素、20%病毒 A、0.5%抗 毒剂 1 号、1.5%植病灵等。间隔 10d 左右,连续喷施 2~3 次。 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Crucifers Soft Rot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又称水烂、烂疙瘩,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为白菜和甘蓝 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方地区个别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产 50%以上,甚至 绝收。而且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均可发生腐烂,损失极大。除为害十字 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莴苣、黄瓜、胡萝卜、芹菜、葱类等蔬菜, 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 (一) 症状
软腐病症状因寄主植物、器官、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 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以后病部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 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 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后开始表现症状。初期植株外围叶片萎蔫,早晚尚能恢 复,随着病情加重,萎蔫不再恢复。重病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 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黏稠物,臭气四溢,病株一踢即倒,一拎即起。 有的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向下扩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 成整个菜头腐烂。腐烂病叶在睛暖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萝卜受害,多从根尖虫伤或切伤处开始,呈水渍状褐色软腐,以后病部上下 发展呈软腐状。病健界线明显,常有汁液渗出。 (二)病原 病原为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 Erwinia carot Dye,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 病菌生长温度9~40℃,最适温度25~30C;对氧气要求不严格,在缺氧情况 下亦能生长发育:在pH5.3~9.3间都能生长,最适pH为7.2;病菌生长要求高 湿度,不耐干旱和日晒, 在土壤中未腐烂寄主组织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但当寄主腐烂后,单独只能存 活两个星期左右 (三)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主要在带病采种株和病残组织中越冬。田间发病的植株,春天 栽于田间的带病采种株,土壤、粪肥以及贮窖周围的病残体上均带有大量病菌, 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春季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如黄条跳甲、甘蓝蝇、花条蝽象、菜 粉蝶等)等传播,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此外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还可从幼芽 和整个生育期的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 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的主要菌源。由于病菌寄主范围广,经潜伏侵染后,从 春到秋在田间辗转危害,引起生育期和贮藏期发病。 (四)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寄主的愈伤能力,品种抗病性,气候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关系 密切 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植株生育后期常有自然裂口、虫伤、病伤和机械伤 等。引起软腐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自然裂口,其次为虫伤。自然裂口多发生在久旱 降雨之后,病菌从裂口侵入后发展迅速,损失最大;但通常则以虫伤侵人为主。 寄主愈伤能力强,速度快则发病轻,反之发病严重。白菜在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 力不同,一般苗期较强,而莲座期减弱 此外,不同品种的愈伤能力也有差异,直立型、青帮型品种的愈伤能力较强, 2。虫害:昆虫对软腐病的发生有双重影响:①昆虫危害造成伤口,提供病侵 入通道。②昆虫携带大量细菌,直接起到传播作用。很多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的昆虫体内、外均可携带软腐病菌,其中以麻蝇、花蝇传菌能力最强,并可 远距离传播,危害性极大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中以雨水和温度影响最大,二者影响着病菌的传播和 发育,媒介昆虫的繁殖和活动,寄主植物的愈伤速度等三方面。白菜包心后久旱 遇雨往往发病重,即因多雨使叶片基部处于浸水和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且利
软腐病症状因寄主植物、器官、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 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以后病部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 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 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后开始表现症状。初期植株外围叶片萎蔫,早晚尚能恢 复,随着病情加重,萎蔫不再恢复。重病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 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黏稠物,臭气四溢,病株一踢即倒,一拎即起。 有的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向下扩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 成整个菜头腐烂。腐烂病叶在晴暖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萝卜受害,多从根尖虫伤或切伤处开始,呈水渍状褐色软腐,以后病部上下 发展呈软腐状。病健界线明显,常有汁液渗出。 (二) 病原 病原为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Dye,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 病菌生长温度 9~40℃,最适温度 25~30C;对氧气要求不严格,在缺氧情况 下亦能生长发育;在 pH5.3~9.3 间都能生长,最适 pH 为 7.2;病菌生长要求高 湿度,不耐干旱和日晒, 在土壤中未腐烂寄主组织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但当寄主腐烂后,单独只能存 活两个星期左右。 (三)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主要在带病采种株和病残组织中越冬。田间发病的植株,春天 栽于田间的带病采种株,土壤、粪肥以及贮窖周围的病残体上均带有大量病菌, 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春季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如黄条跳甲、甘蓝蝇、花条蝽象、菜 粉蝶等)等传播,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此外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还可从幼芽 和整个生育期的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 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的主要菌源。由于病菌寄主范围广,经潜伏侵染后,从 春到秋在田间辗转危害,引起生育期和贮藏期发病。 (四)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寄主的愈伤能力,品种抗病性,气候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关系 密切。 1.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植株生育后期常有自然裂口、虫伤、病伤和机械伤 等。引起软腐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自然裂口,其次为虫伤。自然裂口多发生在久旱 降雨之后,病菌从裂口侵入后发展迅速,损失最大;但通常则以虫伤侵人为主。 寄主愈伤能力强,速度快则发病轻,反之发病严重。白菜在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 力不同,一般苗期较强,而莲座期减弱。 此外,不同品种的愈伤能力也有差异,直立型、青帮型品种的愈伤能力较强, 2。虫害:昆虫对软腐病的发生有双重影响:①昆虫危害造成伤口,提供病侵 入通道。②昆虫携带大量细菌,直接起到传播作用。很多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的昆虫体内、外均可携带软腐病菌,其中以麻蝇、花蝇传菌能力最强,并可 远距离传播,危害性极大。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中以雨水和温度影响最大,二者影响着病菌的传播和 发育,媒介昆虫的繁殖和活动,寄主植物的愈伤速度等三方面。白菜包心后久旱 遇雨往往发病重,即因多雨使叶片基部处于浸水和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且利
于病菌繁殖和传播蔓延所致。 长期降雨或伤口浸渍雨水中,缺少氧气,又冲洗掉伤口上的伤愈素,故发病 重。温度对苗期愈伤能力影响较小,但对成株期组织愈伤能力影响却较大, 4.栽培管理条件:通常,高垄栽培土壤中氧气充足,不易积水,利于寄主愈 伤组织形成,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故发病轻:而平畦地面易积水,土壤缺乏氧 气,不利于寄主根系或叶柄基部愈伤组织的形成,发病重 白菜与大麦、小麦、豆类等轮作发病轻,前茬为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等发病重。 播种期早,生育期提前,包心早,感病期提早,会加重发病,尤其雨水多而早的 年份影响更明显。 5.品种抗病性: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疏心直筒品种由:r外叶直立 垄间郁蔽差,通风良好,故比外叶下垂贴地的球形、牛心形品种发病轻;青帮型 品种抗病性优于白帮型品种:抗病毒病和抗霜霉病的品种,也较抗软腐病, (五)病害控制 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 合措施。 选种抗病品种品种间对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病性较为一致,各地可因地 制宜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精细翻耕整地,促进病残体腐解;选择髙岗地或采用髙垄 栽培,播前覆盖地膜,可减少病菌侵染;秋白菜适当晚播,使包心期避开传病昆 虫的高峰期;施足基肥,肥料充分腐熟,及时追肥,促进菜苗健壮;避免大水漫 灌,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出深埋,且病穴应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蔓 延。 3.治虫防病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等灌根。从幼苗 期加强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蝇等害虫,可用2。5%溴氰菊酯、 21%增效氰马、40%乐果等喷雾。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应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 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14%络氨铜、50%代森铵、10%髙效杀菌 宝、20%喹菌酮等。间隔10d左右,连续用药2~3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等。 三、十字花科蔬菜霜莓病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白菜、油菜、甘蓝、萝卜等蔬菜上普遍发生的~种病 害,北方地区大白菜受害尤重。愈是秋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此病 危害愈重。例如在黑龙江,大白菜霜霉病在流行年份所致损失可达50%以上,;西 北、华北秋季多雨、多雾地区,也是大白菜霜霉病的常发区。南方莱区白菜、油 菜、芥菜等发病也较重。 (一)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十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白菜幼苗受害,正面症 状不明显,叶背产生白色霜霉,严重时幼苗变黄枯死。 叶片被害,初在叶正面产生水渍状、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转为黄色至黄褐 色受叶脉限制而成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背面产生白色霜霉。 甘蓝和花椰菜发病,幼苗也可被害产生霜霉,变黄枯死。成株叶片正面产生 微凹陷,黑色至紫黑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背面长出霜状霉层,但多呈 现灰紫色
于病菌繁殖和传播蔓延所致。 长期降雨或伤口浸渍雨水中,缺少氧气,又冲洗掉伤口上的伤愈素,故发病 重。温度对苗期愈伤能力影响较小,但对成株期组织愈伤能力影响却较大, 4.栽培管理条件:通常,高垄栽培土壤中氧气充足,不易积水,利于寄主愈 伤组织形成,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故发病轻;而平畦地面易积水,土壤缺乏氧 气,不利于寄主根系或叶柄基部愈伤组织的形成,发病重。 白菜与大麦、小麦、豆类等轮作发病轻,前茬为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等发病重。 播种期早,生育期提前,包心早,感病期提早,会加重发病,尤其雨水多而早的 年份影响更明显。 5.品种抗病性: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疏心直筒品种由:r 外叶直立, 垄间郁蔽差,通风良好,故比外叶下垂贴地的球形、牛心形品种发病轻;青帮型 品种抗病性优于白帮型品种;抗病毒病和抗霜霉病的品种,也较抗软腐病。 (五)病害控制 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 合措施。 1.选种抗病品种 品种间对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病性较为一致,各地可因地 制宜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 精细翻耕整地,促进病残体腐解;选择高岗地或采用高垄 栽培,播前覆盖地膜,可减少病菌侵染;秋白菜适当晚播,使包心期避开传病昆 虫的高峰期;施足基肥,肥料充分腐熟,及时追肥,促进菜苗健壮;避免大水漫 灌,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出深埋,且病穴应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蔓 延。 3.治虫防病 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用 40%甲基异柳磷等灌根。从幼苗 期加强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蝇等害虫,可用 2。5%溴氰菊酯、 21%增效氰马、40%乐果等喷雾。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应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 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14%络氨铜、50%代森铵、10%高效杀菌 宝、20%喹菌酮等。间隔 10d 左右,连续用药 2~3 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等。 三、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白菜、油菜、甘蓝、萝卜等蔬菜上普遍发生的~种病 害,北方地区大白菜受害尤重。愈是秋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此病 危害愈重。例如在黑龙江,大白菜霜霉病在流行年份所致损失可达 50%以上,;西 北、华北秋季多雨、多雾地区,也是大白菜霜霉病的常发区。南方莱区白菜、油 菜、芥菜等发病也较重。 (一)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十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白菜幼苗受害,正面症 状不明显,叶背产生白色霜霉,严重时幼苗变黄枯死。 叶片被害,初在叶正面产生水渍状、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转为黄色至黄褐 色受叶脉限制而成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背面产生白色霜霉。 甘蓝和花椰菜发病,幼苗也可被害产生霜霉,变黄枯死。成株叶片正面产生 微凹陷,黑色至紫黑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背面长出霜状霉层,但多呈 现灰紫色
(二)病原 病原为寄生霜霉菌 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属鞭毛菌亚门霜霉 菌属 无性态在菌丝卜产生孢子囊梗,从气孔伸出,无色,无隔,状如树枝,具6~ 8次:二叉状分枝,顶端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略呈钳状,各着生一个孢子囊。 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孢子囊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有性态产生 卵孢子。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球形,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皱纹。 病菌发育要求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菌丝发育适温20~24℃:孢子囊形 成适温8~12℃,萌发温度3~35℃,适温7~13℃,在水滴中和适温下,孢子囊 经3~4h即可萌发;病菌侵染适温16℃;10~15’12的温度和70%~75%的相对湿 度有利于卵孢子的形成,萌发的温度要求大致与孢子囊一致。 病菌为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三)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萌发侵染春莱,如 小白菜和油菜等,以后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在菜种 株内越冬,翌年病组织产生孢子囊反复进行侵染。此外,病菌还能以卵孢子附于 种子表面或以病残体混在种子中越冬,次年播种后侵染幼苗。 春菜发病中后期,形成大量卵孢子。只要条件适宜,卵孢子经1~2个月的短 期休眠即可萌发,侵染当年秋季的大白菜、萝卜和甘蓝等。北方地区卵孢子是春 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源。 卵孢子萌发出的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以后产生孢于囊梗及孢子囊, 在田间,孢子囊由气流和雨水传播,在个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扩 展蔓延。 (四)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和品种抗病性有关。 1.气候条件:以温、湿度的影响最为重要。其中温度决定病害出现的早晚和 发展的速度,雨量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孢子囊的产生与萌发喜较低的温度, 气温低于18℃,昼暖夜凉,温差较大和多雨高湿或雾大露重的条件,有利于此病 的发生和流行。此外田间郁密高湿,夜间经常结露,即使无雨,病情也会发展 华北和东北地区,如8月上、中旬降雨多,大白菜从拉十字期即开始发病,莲座 期(9月上句)至包心期(10月上旬)的气候条件:对病害流行影响更大;冷凉山区 若长期处于低温阴湿、雾大露重的气候条件下,特别适于霜霉病和白锈病并发, 使危害加重。 2.栽培条件: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初侵染源增加,从而发病多而重:轮作尤 其水旱轮作,可促使病残体腐烂分解,发病轻。此外,播种过密,间苗过迟,蹲 苗过长,整地不平,地势低洼积水,通风不良,追肥不及时或偏施氮肥的都利于 病害发生 3.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且与对病毒病和霜霉病的抗病性较 为一致。疏心直筒型品种,因外叶较直立,垄间不易荫蔽,发病轻;圆球型、中 心型品种则发病较重。柔嫩多汁的白帮品种发病较重;青帮品种发病轻。感染了 病毒病的植株更易感染霜霉病 (五)病害控制 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和消灭初侵染源为主,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加强预测预报, 配合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二)病原 病原为寄生霜霉菌 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属鞭毛菌亚门霜霉 菌属 无性态在菌丝卜产生孢子囊梗,从气孔伸出,无色,无隔,状如树枝,具 6~ 8 次:二叉状分枝,顶端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略呈钳状,各着生一个孢子囊。 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孢子囊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有性态产生 卵孢子。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球形,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皱纹。 病菌发育要求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菌丝发育适温 20~24℃;孢子囊形 成适温 8~12℃,萌发温度 3~35℃,适温 7~13℃,在水滴中和适温下,孢子囊 经 3~4h 即可萌发;病菌侵染适温 16℃;10~15'12 的温度和 70%~75%的相对湿 度有利于卵孢子的形成,萌发的温度要求大致与孢子囊一致。 病菌为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三)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萌发侵染春莱,如 小白菜和油菜等,以后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在菜种 株内越冬,翌年病组织产生孢子囊反复进行侵染。此外,病菌还能以卵孢子附于 种子表面或以病残体混在种子中越冬,次年播种后侵染幼苗。 春菜发病中后期,形成大量卵孢子。只要条件适宜,卵孢子经 1~2 个月的短 期休眠即可萌发,侵染当年秋季的大白菜、萝卜和甘蓝等。北方地区卵孢子是春 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源。 卵孢子萌发出的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以后产生孢于囊梗及孢子囊, 在田间,孢子囊由气流和雨水传播,在个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扩 展蔓延。 (四)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和品种抗病性有关。 1.气候条件:以温、湿度的影响最为重要。其中温度决定病害出现的早晚和 发展的速度,雨量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孢子囊的产生与萌发喜较低的温度, 气温低于 18℃,昼暖夜凉,温差较大和多雨高湿或雾大露重的条件,有利于此病 的发生和流行。此外田间郁密高湿,夜间经常结露,即使无雨,病情也会发展。 华北和东北地区,如 8 月上、中旬降雨多,大白菜从拉十字期即开始发病,莲座 期(9 月上旬)至包心期(10 月上旬)的气候条件:对病害流行影响更大;冷凉山区 若长期处于低温阴湿、雾大露重的气候条件下,特别适于霜霉病和白锈病并发, 使危害加重。 2.栽培条件: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初侵染源增加,从而发病多而重;轮作尤 其水旱轮作,可促使病残体腐烂分解,发病轻。此外,播种过密,间苗过迟,蹲 苗过长,整地不平,地势低洼积水,通风不良,追肥不及时或偏施氮肥的都利于 病害发生。 3.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且与对病毒病和霜霉病的抗病性较 为一致。疏心直筒型品种,因外叶较直立,垄间不易荫蔽,发病轻;圆球型、中 心型品种则发病较重。柔嫩多汁的白帮品种发病较重;青帮品种发病轻。感染了 病毒病的植株更易感染霜霉病。 (五) 病害控制 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和消灭初侵染源为主,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加强预测预报, 配合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由于抗花叶病品种也抗霜霉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选无病株留种。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清除瘪粒病籽;按种子重量 的0.3%用25%瑞毒霉或50%福美双拌种消毒。 ②合理轮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③适期播种。秋白菜适期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同时注意合 理密植。 ④加强栽培管理。精细整地;髙垄栽培,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 度;结合间苗剔除病残植株;增施磷、钾肥,适期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收后清除病残,深翻压埋病菌。 3.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保护,控制病害蔓延。药剂有:72.2% 扑霉特、69%安克~锰锌、58%雷多米尔~锰锌、40%乙磷铝、25%甲霜灵、 75%百菌清、72.2%普力克、70%霉奇洁、72%北方露丹、64%杀毒矾、72%赛 露、70%安泰生、72%克霜氰等。间隔7~l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四、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 Crucifers Sclerotinia rot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又称菌核性软腐病,在南方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各省 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近年来,北方地区有所发生,并逐渐蔓延。在十字花科蔬 菜中,甘蓝和大白菜受害最重。菌核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以外,还能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19科的7种植物。 (一)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受害,以生长后期及留种株上发生较重 主要危害茎部、叶片或叶球及种荚 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软腐,造成猝倒 甘蓝、大白菜等成株受害,一般在靠近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边缘开始发病, 最初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的病斑,逐渐导致茎基部或叶球软腐,发病部位产生白 色或灰白色棉絮状霉层,以后散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二)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 属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温湿度适宜时,菌核 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子囊孢子弹射散发,并随气流传播,侵染 衰老的叶片和凋落的花瓣,通过菌丝扩展,逐渐向健康的茎杆或邻近的植株蔓延, 田间的再侵染主要是靠病健植株或组织相互接触,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体, 发病后期在病部形成菌核越冬, 北方地区病菌菌核萌发时期在3~5月份。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δ5%以 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重;相对湿度在70%以下,发病较轻。因此,多雨的 早春和晚秋易引起菌核病流行。此外,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间通透性差等 往往发病重。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蔬菜连作利于病害发生, (四)病害控制 应采取加强栽培管理、进行种子处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汰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及
1. 选用抗病品种 由于抗花叶病品种也抗霜霉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 加强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选无病株留种。播种前用 10%盐水选种,清除瘪粒病籽;按种子重量 的 0.3%用 25%瑞毒霉或 50%福美双拌种消毒。 ②合理轮作。实行 2 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③适期播种。秋白菜适期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同时注意合 理密植。 ④加强栽培管理。精细整地;高垄栽培,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 度;结合间苗剔除病残植株;增施磷、钾肥,适期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收后清除病残,深翻压埋病菌。 3. 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保护,控制病害蔓延。药剂有:72.2% 扑霉特、69%安克~锰锌、58%雷多米尔~锰锌、40%乙磷铝、25%甲霜灵、 75%百菌清、72.2%普力克、70%霉奇洁、72%北方露丹、64%杀毒矾、72%赛 露、70%安泰生、72%克霜氰等。间隔 7~lOd 喷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四、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 Crucifers Sclerotinia Rot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又称菌核性软腐病,在南方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各省 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近年来,北方地区有所发生,并逐渐蔓延。在十字花科蔬 菜中,甘蓝和大白菜受害最重。菌核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 以外,还能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 19 科的 71 种植物。 (一)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受害,以生长后期及留种株上发生较重。 主要危害茎部、叶片或叶球及种荚。 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软腐,造成猝倒。 甘蓝、大白菜等成株受害,一般在靠近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边缘开始发病, 最初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的病斑,逐渐导致茎基部或叶球软腐,发病部位产生白 色或灰白色棉絮状霉层,以后散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二)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 属。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温湿度适宜时,菌核 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子囊孢子弹射散发,并随气流传播,侵染 衰老的叶片和凋落的花瓣,通过菌丝扩展,逐渐向健康的茎杆或邻近的植株蔓延, 田间的再侵染主要是靠病健植株或组织相互接触,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体, 发病后期在病部形成菌核越冬。 北方地区病菌菌核萌发时期在 3~5 月份。 温度 20℃左右,相对湿度 85%以 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重;相对湿度在 70%以下,发病较轻。因此,多雨的 早春和晚秋易引起菌核病流行。此外,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间通透性差等, 往往发病重。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蔬菜连作利于病害发生。 (四)病害控制 应采取加强栽培管理、进行种子处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 从无病株上采种,汰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及
病残屑。播种前,用10%盐水或10%一20%硫酸铵选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2.加强栽培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与水稻或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隔年轮作。 菜株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在菌核产生子囊盘的盛期中耕1次。及时清除植株 下部的老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采用行间撒施药土或喷洒药液的办法进行防治。药 剂有:5%氯硝铵、50%氯硝铵、20%甲基立枯灵、40%多硫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 50%扑海因、50%速克灵、50%菌核净等,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施药2~3 次。 五、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 Crucifers Alternaria Leaf Spot 黑斑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分布广泛。该病在白菜 甘蓝及花椰莱上发生较多,以春秋两季发生普遍,流行年份,可减产20%~50%。 感病后,蔬菜茎叶变苦,品质低劣。20世纪80年代末期,黑斑病在我国北方地 区频频流行,已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 (一)症状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植株的叶片、叶柄,有时也危害花梗和种荚。在不同 种类的蔬菜上病斑大小有差异。 叶片受害,多从外叶开始发病,初为近圆形褪绿斑,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 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且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有的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髙温 高湿条件下病部穿孔。白菜上病斑比花椰菜和甘蓝上的病斑小,直径2~6mm,甘 蓝和花椰菜上的病斑5~30mm。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 子)。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大斑,导致半叶或整叶变黄枯死,全株叶片自 外向内干枯 (二)病原 病原为芸苔链格孢 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和芸苔生链格孢 A. brassicola(Schw.) Wiltshire(=A. oleracea milbr.),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 属。 两者分生孢子形态相似,倒棍棒状,有纵横分隔,分生孢子3~10个横隔,1 25个纵隔,深褐色。两种病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6根丛 生,分生孢子多单生,较大,42~138mx11~28ttm,淡橄榄色,喙长,顶端近 无色,具15个隔膜(图13~4),主要危害白菜、油菜、芥菜等。后者分生孢子常 串生,8~10个连成一串,较小,50~75tmX11~17ttm,色较深,无喙或喙短 主要危害甘蓝和花椰菜 两种病菌都要求高湿度。在高湿条件下,黑斑病菌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 要有水滴存在。芸苔链格孢在0~35℃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是17℃ 孢子萌发适温为17~22℃,菌丝和分生孢子48℃时处理5min可被致死:芸苔生 链格孢在10~35℃都能生长发 育,菌丝生长适温为25~27℃,孢子萌发温度范围是1~40C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株、病残体、种子或冬贮菜上越冬。分生 孢子在土壤中一般能生存3个月,在水中只存活1个月,遗留在土表的孢子经1 年后才死亡。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 入,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生长季节,病菌可连续侵
病残屑。播种前,用 10%盐水或 10%一 20%硫酸铵选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2.加强栽培管理 有条件的地区,可与水稻或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隔年轮作。 菜株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在菌核产生子囊盘的盛期中耕 1 次。及时清除植株 下部的老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采用行间撒施药土或喷洒药液的办法进行防治。药 剂有:5%氯硝铵、50%氯硝铵、20%甲基立枯灵、40%多硫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 50%扑海因、50%速克灵、50%菌核净等,每隔 10 天左右喷 1 次,连续施药 2~3 次。 五、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 Crucifers Alternaria Leaf Spot 黑斑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分布广泛。该病在白菜、 甘蓝及花椰莱上发生较多,以春秋两季发生普遍,流行年份,可减产 20%~50%。 感病后,蔬菜茎叶变苦,品质低劣。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黑斑病在我国北方地 区频频流行,已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一)症状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植株的叶片、叶柄,有时也危害花梗和种荚。在不同 种类的蔬菜上病斑大小有差异。 叶片受害,多从外叶开始发病,初为近圆形褪绿斑,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 灰褐色或暗褐色病斑,且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有的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高温 高湿条件下病部穿孔。白菜上病斑比花椰菜和甘蓝上的病斑小,直径 2~6mm,甘 蓝和花椰菜上的病斑 5~30mm。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 子)。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大斑,导致半叶或整叶变黄枯死,全株叶片自 外向内干枯。 (二)病原 病原为芸苔链格孢 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和芸苔生链格孢 A.brassicola (Schw.)Wiltshire(=A.oleracea Milbr.),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 属。 两者分生孢子形态相似,倒棍棒状,有纵横分隔,分生孢子 3~10 个横隔,1~ 25 个纵隔,深褐色。两种病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分生孢子梗单生或 2~6 根丛 生,分生孢子多单生,较大,42~138 mXll~28ttm,淡橄榄色,喙长,顶端近 无色,具 15 个隔膜(图 13~4),主要危害白菜、油菜、芥菜等。后者分生孢子常 串生,8~10 个连成一串,较小,50~75t~mXll~17ttm,色较深,无喙或喙短, 主要危害甘蓝和花椰菜。 两种病菌都要求高湿度。在高湿条件下,黑斑病菌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 要有水滴存在。芸苔链格孢在 0~35℃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是 17℃, 孢子萌发适温为 17~22℃,菌丝和分生孢子 48℃时处理 5min 可被致死;芸苔生 链格孢在 10~35℃都能生长发 育,菌丝生长适温为 25~27℃,孢子萌发温度范围是 1~40C。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株、病残体、种子或冬贮菜上越冬。分生 孢子在土壤中一般能生存 3 个月,在水中只存活 1 个月,遗留在土表的孢子经 1 年后才死亡。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 入,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生长季节,病菌可连续侵
染当地的采种株及油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黑斑病发生的轻重及早晚与连阴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多雨高湿有利于黑 斑病发生。发病温度为11~24℃,最适温度是11.8~19.2℃。孢子萌发要有水 滴存在,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病情发展迅速。因此,雨水多、易结露的条 件下,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此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但未见免疫品种。 四)病害控制 选用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黑斑病品种,以减轻危害 2.种子处理种子如带菌可用50℃温水浸种20~25rain,冷却晾于后播种 或用种子重量的0.4%的4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2%~0.3%的50%扑 海因拌种 3.加强栽培管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 减少菌源。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提高 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50%扑海因、50%菌核净 7%代森锰锌、75%百菌清、64%杀毒矾等,隔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 六、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 七、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Crucifers black black rot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俗称“半边瘫”,各地菜区均有发生,危害十字花科多种 蔬菜如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芥菜和芜菁等,以甘蓝、花椰菜和萝卜受害 普遍。此病在不同年份间危害程度有异,重病地区或年份可造成较重的损失,而 且在贮藏期可继续危害,加重损失。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特点是维管束坏死变黑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逐步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 周围组织变黄,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扩展,形成网状黑脉或 黄褐色大斑块。 萝卜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块根。叶片发病,症状和白菜类相似,也产生“V” 字型褐色病斑。块根被害,外观症状不甚明显,但维管束变黑,内部组织黑色干 腐状,严重者形成空心。田间多并发软腐病,终致腐烂状。黑腐病有时和软腐病 并发,加剧病情,但此病腐烂时无臭味,可与后者区别 病原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campestris v. campes tms( Pamme l) Dowson,属薄壁菌门黄单孢菌属 病菌生长温度5~39℃;适温25~30℃:致死温度为51℃10min;对酸碱度 适应范围为pH6.1~6.8,最适p为6.4 发病规律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在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 染来源,播种后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水孔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在土壤 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年以上,故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等传播 到叶片上,从叶缘的水孔或叶面的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造成系统性侵染 带病采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条件。25~30C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多雨高湿、叶面结
染当地的采种株及油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黑斑病发生的轻重及早晚与连阴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多雨高湿有利于黑 斑病发生。发病温度为 11~24 ℃,最适温度是 11.8~19.2℃。孢子萌发要有水 滴存在,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病情发展迅速。因此,雨水多、易结露的条 件下,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此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但未见免疫品种。 (四)病害控制 1.选用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黑斑病品种,以减轻危害。 2.种子处理 种子如带菌可用 50℃温水浸种 20~25rain,冷却晾于后播种, 或用种子重量的 0.4%的 4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 0.2%~0.3%的 50%扑 海因拌种。 3.加强栽培管理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 减少菌源。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提高 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50%扑海因、50%菌核净、 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64%杀毒矾等,隔 7~lOd 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 六、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 七、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Crucifers Black BIack Rot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俗称“半边瘫”,各地菜区均有发生,危害十字花科多种 蔬菜如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芥菜和芜菁等,以甘蓝、花椰菜和萝卜受害 普遍。此病在不同年份间危害程度有异,重病地区或年份可造成较重的损失,而 且在贮藏期可继续危害,加重损失。 症状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特点是维管束坏死变黑。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逐步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 周围组织变黄,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扩展,形成网状黑脉或 黄褐色大斑块。 萝卜受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块根。叶片发病,症状和白菜类相似,也产生“V” 字型褐色病斑。块根被害,外观症状不甚明显,但维管束变黑,内部组织黑色干 腐状,严重者形成空心。田间多并发软腐病,终致腐烂状。黑腐病有时和软腐病 并发,加剧病情,但此病腐烂时无臭味,可与后者区别。 病原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campestrts pv.campestms (Pammel)Dowson,属薄壁菌门黄单孢菌属。 病菌生长温度 5~39℃;适温 25~30℃;致死温度为 51℃lOmin;对酸碱度 适应范围为 pH 6.1~6.8,最适 pH 为 6.4。 发病规律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在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 染来源,播种后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水孔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在土壤 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 1 年以上,故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等传播 到叶片上,从叶缘的水孔或叶面的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造成系统性侵染。 带病采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条件。25~30C 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多雨高湿、叶面结
露、叶缘吐水,均利于发病。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病害重。播种过 早,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粪肥,中耕伤根严重,害虫较多的 地块,发病均重。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大量繁殖,再侵染频繁,遇暴风雨后, 病害极易于流行。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使用无病种子,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使用无病种子从无病田和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可温汤 浸种,种子先用冷水预浸10min,再用50℃温水浸30min:;或用药剂消毒,以72% 农用链霉素浸种2h,或45%代森铵水剂浸种20min; 2.加强栽培管理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施用腐熟肥 料,适时播种,不宜过早,密度适宜,适期蹲苗,合理肥水,雨后及时排水,注 意减少伤口,及时防虫: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秋后深翻,消灭菌源。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η冫%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氯霉素 50%DT、60%百菌通、10%高效杀菌宝、14%络氨铜水剂等。注意对铜制剂敏 感的品种不可随意提高浓度,以防药害
露、叶缘吐水,均利于发病。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病害重。播种过 早,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粪肥,中耕伤根严重,害虫较多的 地块,发病均重。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大量繁殖,再侵染频繁,遇暴风雨后, 病害极易于流行。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使用无病种子,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使用无病种子 从无病田和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可温汤 浸种,种子先用冷水预浸 10min,再用 50℃温水浸 30min;或用药剂消毒,以 72% 农用链霉素浸种 2h,或 45%代森铵水剂浸种 20min; 2.加强栽培管理 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 2~3 年轮作;施用腐熟肥 料,适时播种,不宜过早,密度适宜,适期蹲苗,合理肥水,雨后及时排水,注 意减少伤口,及时防虫;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秋后深翻,消灭菌源。 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 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氯霉素、 50%DT、60%百菌通、10%高效杀菌宝、14%络氨铜水剂等。注意对铜制剂敏 感的品种不可随意提高浓度,以防药害
第八章茄科蔬菜病害 茄科蔬菜种类很多,主要有番茄、辣(甜)椒和茄子等。国内已发现的茄科蔬 菜病害约有70多种。有些病害在茄科蔬菜上普遍发生,如苗期猝倒病、立枯病 白绢病、青枯病等;有些病害在生产上危害严重,如病毒病、茄子黄萎病、辣(甜) 椒疫病和根腐病等,目前已成为茄科蔬菜生产上的严重问题;近年来,随着保护 地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番茄的早疫病、晩疫病、叶霉病和灰霉病等危害逐年 加重:番茄枯萎病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茄子褐纹病和绵疫病等近年也呈上升趋 势;辣(甜)椒病毒病、炭疽病发生也很普遍。此外,茄科蔬菜根结线虫病近年来 发生严重,局部地区已造成较大损失。 茄科蔬菜茁期病害 Seedling Diseases of Solanceous Fruits 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以及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苗 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在 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起死苗缺株,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苗。 (一)症状 猝倒病: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均能受害。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初呈水渍 状,后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病情发展迅速,常在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折 倒贴伏地面,但幼苗仍呈青绿色,故称之为“猝倒”。 立枯病:刚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患病幼 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中午萎蔫,早晩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扩大 绕茎一周,最后病部缢缩,植株枯死。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之为“立 枯”。 灰霉病:地上部嫩茎被害部呈水渍状缢缩,后变褐,上端向下倒折。叶片被 害呈水渍状腐败,茎或叶片的被害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霉。 沤根:幼苗期或移栽后幼苗不发新根,根部表面初呈锈褐色,后逐渐变褐色 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生长停滞,幼苗极易拔起。 (二)病原 猝倒病:由多种腐霉菌引起,以瓜果腐霉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 Fitz.为主 猝倒病菌寄主范围广,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莴苣、芹菜、洋葱、甘蓝等 蔬菜的幼苗都能被害。此外,还能引起茄子、番茄、辣椒、黄瓜等果实腐烂 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 ani Kuhn.侵染引起,属于半知菌亚 门丝核菌属。菌丝体初期五色,后期逐渐变淡褐色,分枝处往往呈直角,分支基 部微缢缩,近分枝处有隔膜 立枯病菌可寄生160多种植物,其中主要寄主为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 黄瓜、菜豆、甘蓝、白菜及棉花等植物 灰霉病:详见番茄灰霉病 沤根:生理性病害。苗床上温过低,高湿、光照不足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三)发病规律 猝倒病:病菌的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c)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 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也 可以菌丝体在:卜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腐殖质中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孢子囊继而 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的堆肥和农具传播。可
第八章 茄科蔬菜病害 茄科蔬菜种类很多,主要有番茄、辣(甜)椒和茄子等。国内已发现的茄科蔬 菜病害约有 70 多种。有些病害在茄科蔬菜上普遍发生,如苗期猝倒病、立枯病、 白绢病、青枯病等;有些病害在生产上危害严重,如病毒病、茄子黄萎病、辣(甜) 椒疫病和根腐病等,目前已成为茄科蔬菜生产上的严重问题;近年来,随着保护 地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番茄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灰霉病等危害逐年 加重;番茄枯萎病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茄子褐纹病和绵疫病等近年也呈上升趋 势;辣(甜)椒病毒病、炭疽病发生也很普遍。此外,茄科蔬菜根结线虫病近年来 发生严重,局部地区已造成较大损失。 一、茄科蔬菜苗期病害 Seedling Diseases of Solanceous Fruits 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以及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苗 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在 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起死苗缺株,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苗。 (一)症状 猝倒病: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均能受害。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初呈水渍 状,后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病情发展迅速,常在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折 倒贴伏地面,但幼苗仍呈青绿色,故称之为“猝倒”。 立枯病:刚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患病幼 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扩大 绕茎一周,最后病部缢缩,植株枯死。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之为“立 枯”。 灰霉病:地上部嫩茎被害部呈水渍状缢缩,后变褐,上端向下倒折。叶片被 害呈水渍状腐败,茎或叶片的被害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霉。 沤根:幼苗期或移栽后幼苗不发新根,根部表面初呈锈褐色,后逐渐变褐色 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生长停滞,幼苗极易拔起。 (二)病原 猝 倒 病 : 由 多 种 腐 霉 菌 引 起 , 以 瓜 果 腐 霉 Pytb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为主 猝倒病菌寄主范围广,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莴苣、芹菜、洋葱、甘蓝等 蔬菜的幼苗都能被害。此外,还能引起茄子、番茄、辣椒、黄瓜等果实腐烂。 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ani Kuhn.侵染引起,属于半知菌亚 门丝核菌属。菌丝体初期五色,后期逐渐变淡褐色,分枝处往往呈直角,分支基 部微缢缩,近分枝处有隔膜。 立枯病菌可寄生 160 多种植物,其中主要寄主为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 黄瓜、菜豆、甘蓝、白菜及棉花等植物。 灰霉病:详见番茄灰霉病。 沤根:生理性病害。苗床上温过低,高湿、光照不足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三)发病规律 猝倒病:病菌的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c)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 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也 可以菌丝体在:卜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腐殖质中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孢子囊继而 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的堆肥和农具传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