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作业(23)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平时成绩(30% 课堂交流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的踊 (13) 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分 析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60%,能力题约占40%。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 方法和手段 的课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课内 课后 程 目标 了解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 第一章 热学的发展 理论阅读并查阅相 研究方法,对热学这门科学 绪论 的诞生过程有基本了解 教学 关文献 草握平衡态的概念、温度的 左观意义以及名种温标的风 在阅读课程内 第二竞 平净衡太担在 别和联系:堂操理想气体的 容的基础上完 气体的物态方 物态方程的表达形式,能 4 理论 温度 成课外作业: 教学 1、2 程 应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分 解几种不同温 析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之 度计的原理 间的关系。 第三章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 气体分 理想气体的压 理解二者的宏观意义: 强和温度的微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与微观量 > 理论阅读并查阅相 子动理 1 教学 关文献 论的基 厕解释 的关系式,并能够应用其解 本概念 快气体运动相关问题。 第四章 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气体分分 气体分子的球 子热运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和气 在阅读课程内 动速案 率分布律和能 体内能和热容的关系及其数 6 理论 量按自由度均 学表达式:能够利用能均 教学 容的基础上完 1、2 和能量 成课外作业 分定理 定理计算不同分子的内能和 的统计 热容。 分布律 第五章 气体分子的 掌握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与 气体内 均自由程、输玉 平均自由程的概念,能运用 理论 阅读并查阅相 过程的宏观和 1、2 的输运 相关知识解释黏性、热传导 教学 关文献 过程 微观解释 和扩散现象。 8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作业(2/3)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 课堂交流 (1/3)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的踊 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分 析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 的课 程 目标 课内 课后 第一章 绪论 热学的发展 了解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 研究方法,对热学这门科学 的诞生过程有基本了解。 1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二章 温度 平衡态、温度和 气体的物态方 程 掌握平衡态的概念、温度的 宏观意义以及各种温标的区 别和联系;掌握理想气体的 物态方程的表达形式,能够 应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分 析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之 间的关系。 4 理论 教学 在阅读课程内 容的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业;了 解几种不同温 度计的原理 1、2 第三章 气体分 子动理 论的基 本概念 理想气体的压 强和温度的微 观解释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 质,理解二者的宏观意义; 掌握压强和温度的与微观量 的关系式,并能够应用其解 决气体运动相关问题。 7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四章 气体分 子热运 动速率 和能量 的统计 分布律 气体分子的速 率分布律和能 量按自由度均 分定理 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和气 体内能和热容的关系及其数 学表达式;能够利用能均分 定理计算不同分子的内能和 热容。 6 理论 教学 在阅读课程内 容的基础上完 成课外作业 1、2 第五章 气体内 的输运 过程 气体分子的平 均自由程、输运 过程的宏观和 微观解释 掌握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与 平均自由程的概念,能运用 相关知识解释黏性、热传导 和扩散现象。 5 理论 教学 阅读并查阅相 关文献 1、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