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治国学杂话 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 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 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 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 记》,最容易看出来。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 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 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 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党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 他抄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 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 的,又把他抄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 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 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 不说谎。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 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有述作之 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 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 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 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可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 受用。 譬如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 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浅,自然不 同。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 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涉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