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解析:本题考文化经典阅读:①要求能够从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并 进行分析概括。②对经典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要疏 通文意,读懂原文。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 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 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一些哲人的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 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本题抓住“仁爱”与 兼爱”的异同来分析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 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答题要点: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答题要点: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 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 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 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 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 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分) 答 【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 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 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解析:本题考文化经典阅读:①要求能够从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并 进行分析概括。②对经典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一要疏 通文意,读懂原文。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 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 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一些哲人的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 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本题抓住“仁爱”与 “兼爱”的异同来分析。 *(2011 福建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 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题要点: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答题要点: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 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 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2012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 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 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 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 分) 答: 【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 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 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 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2012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 分) (1)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