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概论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zedong Thought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4211065700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总学分:6 总学时:96 理论学时:56实验/实践学时:30自修:10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负责人:高淑桃 课程师资:赵国友、李毅弘、申荣太、颜怀坤、孟志宏、胡海、孙成勇、何宇、邵紫瑛、熊小果、殷焕举、 任大廷、何临春 一、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 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及“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课程目标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 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 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达到以下几点: 是努力掌握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 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培养理论思考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专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讲 授与学生自修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课终考核两部分组成。 课程平时考核由课程论文、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社会调查、微视频制作等环节组成: 课终考核采用卷面考核(闭卷)的方式进行。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50%+课终考核成绩50%。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前言(1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相应的 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掌握中华民族如何迎来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zedong Thought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4211065700 课程性质: 必修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总学分:6     总学时:96 理论学时:56 实验/实践学时:30 自修:10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负责人:高淑桃 课程师资:赵国友、李毅弘、申荣太、颜怀坤、孟志宏、胡海、孙成勇、何宇、邵紫瑛、熊小果、殷焕举、 任大廷、何临春 一、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 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及“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课程目标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 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 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达到以下几点: 一是努力掌握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 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培养理论思考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专题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讲 授与学生自修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课终考核两部分组成。 课程平时考核由课程论文、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社会调查、微视频制作等环节组成; 课终考核采用卷面考核(闭卷)的方式进行。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50%+课终考核成绩50%。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前言(1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相应的 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掌握中华民族如何迎来从 概论教学大纲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