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经济成长阶段论》中,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传统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 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但是,该划分方法未把环境问题纳入发展的 内涵,而仅基于经济增长视角解释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1972年),人类面对经济增长、城市化和人口激增的 巨大压力,对“发展”的认识逐步深化。可持续发展概念萌发于20世纪60年~70年代,一些 深感环境问题严重性、担忧人类未来的学者以其敏锐的预见性而著书立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强烈关注。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美国学 者莱切尔卡逊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列举大量污染事实而轰动欧美各国。“人 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果不解决,人类将“生 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发展”不仅追求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解决由于发展而 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与20世纪70年代初《增长的极限》一书关系密切,该书是罗马俱 乐部于1968年成立后提出的第一个研究报告,该报告1972年公开发表后在世界迅速传播并引 发国际社会广泛讨论。讨论紧紧围绕报告提出的观点,即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导 致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社会解体。学者们根据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 境等重大生态和经济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在上世纪0年代提出统筹考虑自然系统、经济系统 和社会系统即复合生态系统,如社会一经济一生态复合系统,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等,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可持续发展。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是性质各异的系统, 它们具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存在条件和发展规律,但其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到其他系统与 功能的制约。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认识到分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要分析复合生态 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价值、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等 各种作用关系。可以说,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与此同时,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政府环保机构,以工业污染控 制为中心的环境管理被列为重要工作。我国环境保护起步于对工业污染的控制。我国20世纪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些城市成立“三废”办公室,开始进行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和治理。当时 人们认识到如果控制了工业污染,环境与发展即可协调,这是我国较早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但 是那时尚未把环境污染与生态联系起来,也未把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因而尚不是完 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对共同生存的环境所做出的必然反映和对未来发展的良好 愿望。1972年6月5~l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升华到新高度。1972年到1992 年,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作用在“发展”观念中得到重视,即把发展问题同人的基本需求相结 合,由此发展的概念逐步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把环境问题由工业污染控制推广到全方 位的环境保护。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人类面临多方面环境污染和广发性生态破坏问题,并 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议的《人类环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声明:“在地球上许 多地区,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人为损害迹象:水、空气、土壤和生物物种,污染已达到危险的 程度: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和陷于枯竭:生物界生态平衡受到重大和不适当的扰乱: 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类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严重缺陷。” 这里明确指出了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对水、空气、土壤等的污染己达到危险程度,而且指出了8 《经济成长阶段论》中,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传统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 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但是,该划分方法未把环境问题纳入发展的 内涵,而仅基于经济增长视角解释发展。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1972 年),人类面对经济增长、城市化和人口激增的 巨大压力,对“发展”的认识逐步深化。可持续发展概念萌发于 20 世纪 60 年~70 年代,一些 深感环境问题严重性、担忧人类未来的学者以其敏锐的预见性而著书立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强烈关注。80 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美国学 者莱切尔·卡逊 1962 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列举大量污染事实而轰动欧美各国。“人 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果不解决,人类将“生 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发展”不仅追求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解决由于发展而 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增长的极限》一书关系密切,该书是罗马俱 乐部于 1968 年成立后提出的第一个研究报告,该报告 1972 年公开发表后在世界迅速传播并引 发国际社会广泛讨论。讨论紧紧围绕报告提出的观点,即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导 致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社会解体。学者们根据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 境等重大生态和经济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在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统筹考虑自然系统、经济系统 和社会系统即复合生态系统,如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等,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可持续发展。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是性质各异的系统, 它们具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存在条件和发展规律,但其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到其他系统与 功能的制约。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人们认识到分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要分析复合生态 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价值、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等 各种作用关系。可以说,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与此同时,60 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政府环保机构,以工业污染控 制为中心的环境管理被列为重要工作。我国环境保护起步于对工业污染的控制。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一些城市成立“三废”办公室,开始进行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和治理。当时 人们认识到如果控制了工业污染,环境与发展即可协调,这是我国较早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但 是那时尚未把环境污染与生态联系起来,也未把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因而尚不是完 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对共同生存的环境所做出的必然反映和对未来发展的良好 愿望。1972 年 6 月 5~16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升华到新高度。1972 年到 1992 年,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作用在“发展”观念中得到重视,即把发展问题同人的基本需求相结 合,由此发展的概念逐步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把环境问题由工业污染控制推广到全方 位的环境保护。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人类面临多方面环境污染和广发性生态破坏问题,并 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议的《人类环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声明:“在地球上许 多地区,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人为损害迹象:水、空气、土壤和生物物种,污染已达到危险的 程度;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和陷于枯竭;生物界生态平衡受到重大和不适当的扰乱; 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类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严重缺陷。” 这里明确指出了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对水、空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指出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