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0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表6加热炉温度分布 3讨论 Table 6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 reheating furnace C 3.1Cu和Sn扩散系数和扩散距离的计算和比较 生产方式 预热 加热1 加热2 均热 FeSn二元相图中,Y中Sn的扩散系数Dsm大 热送 8501000980-11001150~12001200-1250 约是Cu的扩散系数Dc.的10倍,1100℃时,Dsm是 冷装 1100~12201250~13001200~-1270 1.9×10-14m2s1,Dc是9.6×10-16m2s-1[3, 根据公式d=(Dt).5分别计算Cu和Sn的平均扩 3.4Cu、As和Sn富集机理 散距离,时间t取7200s,dcu为2.6m,dsm为 残余元素(Cu、As、Sn和Sb)熔点低、氧化位能 11.7m.1100℃时Sn在aFe中的溶解度大约为 比铁低,板坯在高温冷却、二次加热过程中,残余元 16%,Dsm是7.9×10-13m2s1[3],时间t取7200 素偏聚在Y晶界,铁的优先氧化速度明显大于残余 s,dsm为75.4m·Cu富集程度比较明显,Sn扩散系 元素向基体内扩散的速度[山,残余元素在氧化铁层 数相对比较大,在连铸坯均热过程中Sn有较多时间 与钢基体层之间析出,在连铸坯表面逐渐富集,形成 进行扩散从而减少Sn的偏聚和富集. 低熔点富集相10).影响残余元素在连铸坯和热 3.2化学元素对C在钢中的溶解度的影响 轧板中富集行为的因素有很多2],其中包括钢基体 Ohtani等)认为:Co、Ni和Al元素增加Cu在 中残余元素含量、加热炉加热温度[3、加热炉气 钢的固相中的溶解度,增加这些元素含量对含C山 氛]、加热时间、锻造温度以及热加工过程轧制 钢低熔点液相的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V、Cr、Mn、Si 力等. 和Sn元素含量增加降低Cu在钢的固相中的溶解 Cu在氧化层中的溶解度很有限,几乎纯的液态 度,因此加剧钢中低熔点液相的形成 含铜富集相在氧化铁层/基体层界面形成,当界面 3.3冷送和热送试样对比分析 层Cu含量超过Cu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时,液态含 在铸坯内外弧表面取样,位置包括铸坯宽面边 铜富集相向钢基体扩散,沿着奥氏体晶界渗透进入 缘、铸坯宽面中心和铸坯宽面1/4位置,分别选取小 钢基体.Cu元素在Y晶界的偏聚降低y晶界能量, 块试样,通过酸侵蚀实验和铸坯试样表面刨削0.5, 使晶界强度急剧降低,推迟Y向铁素体的转变温度, 1和1.5mm,发现铸坯表面不存在网状裂纹、表面 使Y晶界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存在薄膜状铁素体, 微裂纹或星状裂纹, 当应变速率为10-4~10-2时,应变会在铁素体中集 实际生产过程采用相同轧制工艺和控制,同一 中,裂纹很容易沿着Y晶界延伸.根据晶界偏聚理 批次连铸坯,铸坯表面检测发现不存在网状裂纹、表 论,随着温度提高,由于溶质原子在晶粒内和晶界的 面微裂纹或星形裂纹,热送生产的热轧板表面存在 自由能差减小,C山的晶界偏聚趋势减弱,温度 大量表面微裂纹,冷送生产的热轧板表面不存在表 ≥1083℃,含Cu钢与空气接触,生成Fe0+2Fe0· 面微裂纹,热送生产热轧板试样氧化层和基体层界 SO2氧化层,Cu呈液态富集在氧化层界面,热加工 面存在明显Cu、As和Sn富集;冷送生产热轧板试 时造成裂纹:温度更高时(1300℃),Kajitani等16] 样氧化层与基体界面附近不存在明显Cu、As和Sn 发现氧化层有2Fe0Si02存在,界面张力作用使液 富集,Cu、As和Sn大部分被包裹在氧化层中. 态C山被封闭在硅酸盐熔体中,不与钢基体接触,防 通过实验室高温氧化实验,加热时间分别为 止表面裂纹;1000℃时,富集相固态形式被封闭在 30,60和120min,证明含残余元素的实验钢种在 氧化层,防止表面裂纹, 1000~1100℃加热温度区间Cu、As和Sn在氧化 As熔点大约在8O0℃,降低铜在Y中的溶解 层与基体层界面富集明显;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 度,同时降低富集相熔点低于800℃,致使熔融相向 Cu、As和Sn的富集程度增加. 晶界渗透,破坏晶界连续性,国外资料表明,砷对钢 对比热送与冷送加热炉加热制度(如表6所 的热脆性能影响相当于铜的1/4,因此砷和铜共存 示),发现热送生产与冷送生产加热炉加热温度明显 时对形成表面裂纹影响特别明显, 存在区别: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加热炉加热温度 Sn通过诱导Cu的热脆而增加表面裂纹[.Sn 和加热时间的统计,热送生产过程中连铸坯在 还能够降低CuFe合金的固相线温度,在CuSn二 1000~1100℃之间停留的时间较长;冷送生产过程 元相图中,含10%sn时固相线温度从1083℃降低 中铸坯基本避开在1000~1100℃之间长时间加 到835℃.实际中Sn含量的增加明显增加FeCu 热,温度在1200~1300℃加热时间较长. 系统中富集相的形成,同时含Cu、Sn的钢更易于产3 讨论 3∙1 Cu 和 Sn 扩散系数和扩散距离的计算和比较 Fe-Sn 二元相图中‚γ中 Sn 的扩散系数 DSn大 约是 Cu 的扩散系数 DCu的10倍‚1100℃时‚DSn是 1∙9×10-14 m 2·s -1‚DCu是9∙6×10-16 m 2·s -1[2]‚ 根据公式 d=( D·t) 0∙5分别计算 Cu 和 Sn 的平均扩 散距离‚时间 t 取 7200s‚dCu 为 2∙6μm‚dSn 为 11∙7μm.1100℃时 Sn 在α-Fe 中的溶解度大约为 16%‚DSn是7∙9×10-13 m 2·s -1[2]‚时间 t 取7200 s‚dSn为75∙4μm.Cu 富集程度比较明显‚Sn 扩散系 数相对比较大‚在连铸坯均热过程中Sn 有较多时间 进行扩散从而减少 Sn 的偏聚和富集. 3∙2 化学元素对 Cu 在钢中的溶解度的影响 Ohtani 等[9]认为:Co、Ni 和 Al 元素增加 Cu 在 钢的固相中的溶解度‚增加这些元素含量对含 Cu 钢低熔点液相的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V、Cr、Mn、Si 和 Sn 元素含量增加降低 Cu 在钢的固相中的溶解 度‚因此加剧钢中低熔点液相的形成. 3∙3 冷送和热送试样对比分析 在铸坯内外弧表面取样‚位置包括铸坯宽面边 缘、铸坯宽面中心和铸坯宽面1/4位置‚分别选取小 块试样‚通过酸侵蚀实验和铸坯试样表面刨削0∙5‚ 1和1∙5mm‚发现铸坯表面不存在网状裂纹、表面 微裂纹或星状裂纹. 实际生产过程采用相同轧制工艺和控制‚同一 批次连铸坯‚铸坯表面检测发现不存在网状裂纹、表 面微裂纹或星形裂纹‚热送生产的热轧板表面存在 大量表面微裂纹‚冷送生产的热轧板表面不存在表 面微裂纹.热送生产热轧板试样氧化层和基体层界 面存在明显 Cu、As 和 Sn 富集;冷送生产热轧板试 样氧化层与基体界面附近不存在明显 Cu、As 和 Sn 富集‚Cu、As 和 Sn 大部分被包裹在氧化层中. 通过实验室高温氧化实验‚加热时间分别为 30‚60和120min‚证明含残余元素的实验钢种在 1000~1100℃加热温度区间 Cu、As 和 Sn 在氧化 层与基体层界面富集明显;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 Cu、As 和 Sn 的富集程度增加. 对比热送与冷送加热炉加热制度(如表6所 示)‚发现热送生产与冷送生产加热炉加热温度明显 存在区别: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加热炉加热温度 和加热时间的统计‚热送生产过程中连铸坯在 1000~1100℃之间停留的时间较长;冷送生产过程 中铸坯基本避开在1000~1100℃之间长时间加 热‚温度在1200~1300℃加热时间较长. 表6 加热炉温度分布 Table6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 reheating furnace ℃ 生产方式 预热 加热1 加热2 均热 热送 850~1000 980~1100 1150~1200 1200~1250 冷装 - 1100~1220 1250~1300 1200~1270 3∙4 Cu、As 和 Sn 富集机理 残余元素(Cu、As、Sn 和 Sb)熔点低、氧化位能 比铁低‚板坯在高温冷却、二次加热过程中‚残余元 素偏聚在γ晶界‚铁的优先氧化速度明显大于残余 元素向基体内扩散的速度[1]‚残余元素在氧化铁层 与钢基体层之间析出‚在连铸坯表面逐渐富集‚形成 低熔点富集相[10-11].影响残余元素在连铸坯和热 轧板中富集行为的因素有很多[12]‚其中包括钢基体 中残余元素含量、加热炉加热温度[13-14]、加热炉气 氛[15]、加热时间、锻造温度以及热加工过程轧制 力等. Cu 在氧化层中的溶解度很有限‚几乎纯的液态 含铜富集相在氧化铁层/基体层界面形成.当界面 层 Cu 含量超过 Cu 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时‚液态含 铜富集相向钢基体扩散‚沿着奥氏体晶界渗透进入 钢基体.Cu 元素在γ晶界的偏聚降低γ晶界能量‚ 使晶界强度急剧降低‚推迟γ向铁素体的转变温度‚ 使γ晶界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存在薄膜状铁素体. 当应变速率为10-4~10-2时‚应变会在铁素体中集 中‚裂纹很容易沿着γ晶界延伸.根据晶界偏聚理 论‚随着温度提高‚由于溶质原子在晶粒内和晶界的 自由能差减小‚Cu 的晶界偏聚趋势减弱.温度 ≥1083℃‚含 Cu 钢与空气接触‚生成 FeO+2FeO· SiO2 氧化层‚Cu 呈液态富集在氧化层界面‚热加工 时造成裂纹;温度更高时(1300℃)‚Kajitani 等[16] 发现氧化层有2FeO·SiO2 存在‚界面张力作用使液 态 Cu 被封闭在硅酸盐熔体中‚不与钢基体接触‚防 止表面裂纹;1000℃时‚富集相固态形式被封闭在 氧化层‚防止表面裂纹. As 熔点大约在800℃‚降低铜在γ中的溶解 度‚同时降低富集相熔点低于800℃‚致使熔融相向 晶界渗透‚破坏晶界连续性.国外资料表明‚砷对钢 的热脆性能影响相当于铜的1/4.因此砷和铜共存 时对形成表面裂纹影响特别明显. Sn 通过诱导 Cu 的热脆而增加表面裂纹[4].Sn 还能够降低 Cu-Fe 合金的固相线温度‚在 Cu-Sn 二 元相图中‚含10%Sn 时固相线温度从1083℃降低 到835℃.实际中 Sn 含量的增加明显增加 Fe-Cu 系统中富集相的形成‚同时含 Cu、Sn 的钢更易于产 ·304·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