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动,沙漠边缘的梭梭等荒漠植被毁坏严重,至1970年代,沙漠边缘往内30一50km范围内荒 漠植被基本消失,覆盖度由30%降至2%一3%。 二、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的生态效应 1、土壤次生盐渍化 建国后,随者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开始大规模引水灌溉,灌区地下水大幅度上升,地 下水位平均从开垦初期的5一20m上升到1,5一5m,少数地区甚至已高出临界深度,从而导 致士地盐渍化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沼泽化。1981年第二次士壤普查表明垦区耕地中盐 渍化土壤占38.36,尤其是荒地盐渍化极其严重,达到95.46%,至1994年由于盐渍化而弃 耕的农田累计达到59.98千hm2。 盐渍化的形成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农业开发后,流域在玛纳斯河中游陆续修建 了一系列截水和引水工程,使流入下游的水迅速减少,相应的堆积在绿洲内的盐分亦不断增 加,尤其是1970年代下游河流断流,尾闯湖干涸,除发生特大洪水有水流入湖区,河水不 再流入玛纳斯湖,致使绿洲内盐分无法外泄,大量堆积在绿洲内流域中上游地区。其次是由 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所致。其三,水库以及渠系渗漏也加重了盐渍化。 2、水源过度利用,河流断流,尾闾湖干涸 随着垦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亦不断加大,强 度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建国前,流域以玛纳斯湖为中心,准鸣尔盆 地西部汇集了发源于天山北坡玛纳斯河等水系以及西部山地水系的水,形成了玛纳斯湖,面 积达550km2。建国后,为保障农业灌溉用水,1950年代,石河子垦区修建了大海子水库、 落菇湖水库和大泉沟水库,将玛纳斯河截流,大大减少了流入玛纳斯湖的水量,之后,又建 成了小拐水库和夹河子水库,进一步减少了下游水量,1970年代,小拐以下120km的河道 断流,玛纳斯湖入水断绝,其后经过几年的剧烈蒸发,最终干潤,原河道两侧以及湖区周围 的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并引起周围地区气候出现早化,严重威胁到生长于河流两岸的大片胡 杨林等植被的生存。此外,玛纳斯河断流后无法向下游排泄盐分,导致流域中游地区的盐渍 化进一步加重。1980年代,121、147等团场又沿玛纳斯河谷堵截来水,更加快了下游的早 化速度,地下水位普遍下降5一8m,尤其是下游小拐、中拐等地生态退化日益严重,原有 的沼洋地基本干涸,水资源总量下降,整个流域的集水能力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越发尖悦。 3、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历史上玛纳斯河流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马、野驴、鹅喉羊、熊、虎、鹿、北山羊、 黄羊、沙狐、赤狐、马鹿、狸、旱獭、盘羊、獾猪、蒙古兔、狼、沙鸡等。建国后,由于大 规模的毁林毁草,开荒造田,加之过牧采樵、开矿采药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使野生动物 柄息地被不断侵占和破坏,加之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种类亦有所下降, 些野生动物基本绝迹。如荒漠林是野马、野驴、马鹿、黄羊等有蹄类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场 所,由于农业开发,大片荒漠林被辟为耕地,剩余的也遗严重破坏,野马己难觅其踪,野驴、动,沙漠边缘的梭梭等荒漠植被毁坏严重,至 1970 年代,沙漠边缘往内 30—50km 范围内荒 漠植被基本消失,覆盖度由 30%降至 2%—3%。 二、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的生态效应 1、土壤次生盐渍化 建国后,随着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开始大规模引水灌溉,灌区地下水大幅度上升,地 下水位平均从开垦初期的 5—20m 上升到 1.5 一 5m,少数地区甚至已高出临界深度,从而导 致土地盐渍化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沼泽化。1981 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表明垦区耕地中盐 渍化土壤占 38.36%,尤其是荒地盐渍化极其严重,达到 95.46%,至 1994 年由于盐渍化而弃 耕的农田累计达到 59.98 千 hm2。 盐渍化的形成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农业开发后,流域在玛纳斯河中游陆续修建 了一系列截水和引水工程,使流入下游的水迅速减少,相应的堆积在绿洲内的盐分亦不断增 加,尤其是 1970 年代下游河流断流,尾闾湖干涸,除发生特大洪水有水流入湖区,河水不 再流入玛纳斯湖,致使绿洲内盐分无法外泄,大量堆积在绿洲内流域中上游地区。其次是由 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所致。其三,水库以及渠系渗漏也加重了盐渍化。 2、 水源过度利用,河流断流,尾闾湖干涸 随着垦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亦不断加大,强 度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建国前,流域以玛纳斯湖为中心,准噶尔盆 地西部汇集了发源于天山北坡玛纳斯河等水系以及西部山地水系的水,形成了玛纳斯湖,面 积达 550 km2。建国后,为保障农业灌溉用水,1950 年代,石河子垦区修建了大海子水库、 蘑菇湖水库和大泉沟水库,将玛纳斯河截流,大大减少了流入玛纳斯湖的水量,之后,又建 成了小拐水库和夹河子水库,进一步减少了下游水量,1970 年代,小拐以下 120 km 的河道 断流,玛纳斯湖入水断绝,其后经过几年的剧烈蒸发,最终干涸,原河道两侧以及湖区周围 的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并引起周围地区气候出现旱化,严重威胁到生长于河流两岸的大片胡 杨林等植被的生存。此外,玛纳斯河断流后无法向下游排泄盐分,导致流域中游地区的盐渍 化进一步加重。1980 年代,121、147 等团场又沿玛纳斯河谷堵截来水,更加快了下游的旱 化速度,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5—8 m,尤其是下游小拐、中拐等地生态退化日益严重,原有 的沼泽地基本干涸,水资源总量下降,整个流域的集水能力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越发尖锐。 3、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历史上玛纳斯河流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马、野驴、鹅喉羊、熊、虎、鹿、北山羊、 黄羊、沙狐、赤狐、马鹿、狸、旱獭、盘羊、獾猪、蒙古兔、狼、沙鸡等。建国后,由于大 规模的毁林毁草,开荒造田,加之过牧采樵、开矿采药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使野生动物 栖息地被不断侵占和破坏,加之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种类亦有所下降,一 些野生动物基本绝迹。如荒漠林是野马、野驴、马鹿、黄羊等有蹄类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场 所,由于农业开发,大片荒漠林被辟为耕地,剩余的也遭严重破坏,野马已难觅其踪,野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