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50年代后,石河子绿洲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 了巨大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戈壁、荒漠及原始的天然绿洲上建立起了人工新绿洲, 从而使人工绿洲面积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些不 合理做法,绿洲外缘也开始出现荒漠化趋势。 1、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 1950年代后,军垦农场进驻玛纳斯河流域屯垦戍边,开始了大规模的士地开发,在宜 农的荒地上开垦出大片耕地,由于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原始的天然绿洲首先成为开发的 对象。此前生长茂密的胡杨林、沙枣林等被砍伐后开辟为农田,部分沼泽植被与草甸植被经 过推水处理后也被开垦为农田,另外,为抵御沙漠的侵袭,在河滩、河床的两岸以及泉水沟 边等条件较好的地方修建苗圃培有树苗,人工植树造林,营造了大量农田防护林、绿化风景 林以及少量的用柴林,在原始的天然绿洲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人工绿洲, 2、人工绿洲替代荒漠、戈壁 除了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天然绿洲基础上开荒造田外,还积极开发建设平原区荒漠草原、 绿洲与荒漠过渡带之间的的荒草原以及沙漠边缘地带,在水士资源条件并不太好的地区开是 出大片的耕地,在荒漠、戈壁与沙漠中建立起了人工绿洲。 大规模的开荒造田,使石河子垦区的绿洲类型与分布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耕地、园地、 水库、渠系、居民点等人工绿洲的面积不断扩大,198年人工绿洲占石河子绿洲士地总面 积的比重仅为13.60%,至2010年已经达到32.80%。其中变化尤为显著地的是耕地,由1958 年占土地总面积的的12.42%上升到2010年的25.4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草地、林地 湖泊、河流等天然绿洲面积不晰缩小,其中牧草地变化尤为显著,由1958年占土地总面积 的15.91%下降到9.52%,2004年曾降到9.09%,林地1958年时为3.50%,基本为天然林, 其后天然林不断减少,并逐渐被人工林所替代,林地面积也逐渐减少,最低时曾降至2.29%, 河流、湖泊等天然绿洲随着流域内大量水利设施的修建也逐渐为水库、人工河道等人工绿洲 所替代,面积也不断扩张,由1958年占总面积的1.64%上升至2010年的6.27%。目前,石 河子绿洲基本上是人工灌溉绿洲,严格意义上的天然绿洲已不复存在。 3、沙漠替代人工绿洲 建国以前,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零星分布,规模很小,农区距沙漠较远,绿洲与沙漠间的 过渡带较为宽阔,并生长者荒漠林及灌草植被,而且沙漠前沿地区植被覆盖较多,沙漠对绿 洲所形成的直接危害较轻。建国后垦区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位于绿洲与沙漠过渡带的大 片荒漠林及沙漠植被被辟为耕地,致使过渡带不断缩小变窄,由于开垦的耕地多数位于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直接面临沙漠的侵袭。另外,为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在玛纳斯河流域大 规模修建水库引水截流,1970年代,玛纳斯河小拐以下120km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玛纳斯 湖干涸,周围的荒漠植被由于失去天然生态用水不断衰败或死亡。除了开垦,随着人口的增 加,人们对荒漠植被的过度樵采、超载放牧也加剧了沙漠化和荒漠化。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 1950 年代后,石河子绿洲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 了巨大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戈壁、荒漠及原始的天然绿洲上建立起了人工新绿洲, 从而使人工绿洲面积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些不 合理做法,绿洲外缘也开始出现荒漠化趋势。 1、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 1950 年代后,军垦农场进驻玛纳斯河流域屯垦戍边,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在宜 农的荒地上开垦出大片耕地,由于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原始的天然绿洲首先成为开发的 对象。此前生长茂密的胡杨林、沙枣林等被砍伐后开辟为农田,部分沼泽植被与草甸植被经 过排水处理后也被开垦为农田,另外,为抵御沙漠的侵袭,在河滩、河床的两岸以及泉水沟 边等条件较好的地方修建苗圃培育树苗,人工植树造林,营造了大量农田防护林、绿化风景 林以及少量的用柴林,在原始的天然绿洲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人工绿洲。 2、人工绿洲替代荒漠、戈壁 除了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天然绿洲基础上开荒造田外,还积极开发建设平原区荒漠草原、 绿洲与荒漠过渡带之间的的荒草原以及沙漠边缘地带,在水土资源条件并不太好的地区开垦 出大片的耕地,在荒漠、戈壁与沙漠中建立起了人工绿洲。 大规模的开荒造田,使石河子垦区的绿洲类型与分布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耕地、园地、 水库、渠系、居民点等人工绿洲的面积不断扩大,1958 年人工绿洲占石河子绿洲土地总面 积的比重仅为 13.60%,至 2010 年已经达到 32.80%。其中变化尤为显著地的是耕地,由 1958 年占土地总面积的的 12.42%上升到 2010 年的 25.4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草地、林地、 湖泊、河流等天然绿洲面积不断缩小,其中牧草地变化尤为显著,由 1958 年占土地总面积 的 15.91%下降到 9.52%,2004 年曾降到 9.09%,林地 1958 年时为 3.50%,基本为天然林, 其后天然林不断减少,并逐渐被人工林所替代,林地面积也逐渐减少,最低时曾降至 2.29%, 河流、湖泊等天然绿洲随着流域内大量水利设施的修建也逐渐为水库、人工河道等人工绿洲 所替代,面积也不断扩张,由 1958 年占总面积的 1.64%上升至 2010 年的 6.27%。目前,石 河子绿洲基本上是人工灌溉绿洲,严格意义上的天然绿洲已不复存在。 3、 沙漠替代人工绿洲 建国以前,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零星分布,规模很小,农区距沙漠较远,绿洲与沙漠间的 过渡带较为宽阔,并生长着荒漠林及灌草植被,而且沙漠前沿地区植被覆盖较多,沙漠对绿 洲所形成的直接危害较轻。建国后垦区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位于绿洲与沙漠过渡带的大 片荒漠林及沙漠植被被辟为耕地,致使过渡带不断缩小变窄,由于开垦的耕地多数位于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直接面临沙漠的侵袭。另外,为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在玛纳斯河流域大 规模修建水库引水截流,1970 年代,玛纳斯河小拐以下 120km 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玛纳斯 湖干涸,周围的荒漠植被由于失去天然生态用水不断衰败或死亡。除了开垦,随着人口的增 加,人们对荒漠植被的过度樵采、超载放牧也加剧了沙漠化和荒漠化。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