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民客观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没有差异。 表4的模型1显示:男性相对女性更可能体重过重,而女性则更可能体重过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 们更可能体重正常或过重;相比未婚离婚或丧偶的人在婚者更可能体重正常或过重;城镇居民更可能 体重过重;受教育年数越多体重过重的可能性越高。模型2显示:一旦控制了职业,受教育年数的影响 不再显著,而非体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可能体重过重。这意味着职业差别很可能是受教育年数影 响身高体重指数的机制,即受教育年数多的人之所以更可能体重过重,是因为他们更可能获得非体力劳 动职业。模型3加入月收入的对数结果显示:月收入越高,越不可能体重过轻,而更可能体重过重,这 映了收入低的人更可能营养摄入不足,而收入高的人更可能营养结构中高热量食物太多,或由于缺乏 动而使体重过重。 表4教育对劳动力身高体重状况的影响和机制 模型1(参照组:体重正常)模型2(参照组:体重正常)模型3(参照组:体重正常) 体重过轻 体重过重 体重过轻 体重过重 体重过轻 体重过重 男性 0.510 0.276 0.504 0.459 (0.104)(0.064 (0.107) (0.111)(0.067) 年龄 -0.017 0.017 -0.017 (0.003) (0.006) (0.003) (0.006) (0.003) 在婚 0.428 -0.424 -0.416 0.583 (0.143) (0.116) (0.146) (0.116) (0.148)(0.115) 城镇居民 0.329 0.012 0.267 (0.078) (0.130) (0.079) (0.134) (0.082) 受教育年数 0.025 0.021 -0.028 0.013 (0.022) (0.011) 非体力劳动 (0.141)(0.079) (0.142)(0.077) 月收入(取自然对数) -0.058 0.044 (0.024) Constant 0.445 0.453 (0.310) (0.212) (0.310) (0.210) 模型x2 216.3 自由度 Pseudo r2 0.02 0.0241 注:数据根据抽样概率进行了加权。括号内为调整了以区县为抽样单位后得到的稳健标准误。”P<0.00 p<0.01,p<0.05。 结合表2和表3的结果,我们发现城乡公共医疗水平和覆盖面的差异对人们的自评健康状况影响 很大。在城镇地区,由于医疗水平较高和覆盖面较广,个人的社会经济变量对健康的影响较小;农村地 区的情况则相反,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地影响健康(见表3)。虽然受教育年数更多的人自评健康 状况更好(见表2和表3),但他们也更有可能体重过重(见表4),而后者与城乡的公共医疗服务没有直 接关系,而跟个人的职业饮食和生活习惯关系更大。我们发现了教育影响健康的另一面:受教育年数 多的人更可能从事非体力工作,身体活动较少,虽然经济状况更好,但在饮食结构上摄入高热量食品过 多,体重容易过重,这些结果都与已有研究一致( Doak et al.,2002; Popkin,2001)。换言之,在刚刚步入 小康社会的中国,教育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经济资源上,而在健康知识上的体现还不明显。《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民客观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没有差异。 表4的模型1显示:男性相对女性更可能体重过重,而女性则更可能体重过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 们更可能体重正常或过重;相比未婚、离婚或丧偶的人,在婚者更可能体重正常或过重;城镇居民更可能 体重过重;受教育年数越多,体重过重的可能性越高。模型2显示:一旦控制了职业,受教育年数的影响 不再显著,而非体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可能体重过重。这意味着职业差别很可能是受教育年数影 响身高体重指数的机制,即受教育年数多的人之所以更可能体重过重,是因为他们更可能获得非体力劳 动职业。模型3加入月收入的对数,结果显示:月收入越高,越不可能体重过轻,而更可能体重过重,这 反映了收人低的人更可能营养摄入不足,而收入高的人更可能营养结构中高热量食物太多,或由于缺乏 运动而使体重过重。 表4教育对劳动力身高体重状况的影响和机制 注:数据根据抽样概率进行了加权。括号内为调整了以区县为抽样单位后得到的稳健标准误。…p<0.001, ¨p<0.01,+p<0.05。 结合表2和表3的结果,我们发现城乡公共医疗水平和覆盖面的差异对人们的自评健康状况影响 很大。在城镇地区,由于医疗水平较高和覆盖面较广,个人的社会经济变量对健康的影响较小;农村地 区的情况则相反,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地影响健康(见表3)。虽然受教育年数更多的人自评健康 状况更好(见表2和表3),但他们也更有可能体重过重(见表4),而后者与城乡的公共医疗服务没有直 接关系,而跟个人的职业、饮食和生活习惯关系更大。我们发现了教育影响健康的另一面:受教育年数 多的人更可能从事非体力工作,身体活动较少,虽然经济状况更好,但在饮食结构上摄人高热量食品过 多,体重容易过重,这些结果都与已有研究一致(Doak et a1.,2002;Popkin,2001)。换言之,在刚刚步入 小康社会的中国,教育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经济资源上,而在健康知识上的体现还不明显。 156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