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案例3“三线”建设的决策和实施 1964年4月25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一份报告,对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 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有些情况相当严重:(1)工业过于集中。 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 (2)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14个百万人口以上和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 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3)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 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4)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 将酿成巨大灾害。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 取一些可行的措施。”1 5月27日,毛泽东看到总参报告后,在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三五”计划初步设想时, 他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毛泽 东从存在着战争严重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 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 防备敌人的入侵。他特别强调应该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钢铁生产基地。6月6日,在继续召 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就有战争危险。我们不是帝国 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 毛泽东的这番话,引起与会同志的共鸣。大家一致拥护他的主张,认为应在加强农业生 产、解决人民吃穿用在同时,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自此,全国备战的气氛日 趋浓厚。 所谓一、二、三线,是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和沿边疆的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 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分两大片,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 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晋西地 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 区的腹地为“小三线”。 长达十余年的“三线”建设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64年至1968年,另一个 阶段为1969年至1973年。 第一阶段的“三线”建设,重点放在西南地区,采取沿海地区支援内地建设的方法,在 将一部分工厂、工程迁到内地的同时,对内地新建项目的建设由沿海地区抽调干部、工人和 技术人员来支援。形成全国人民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为了抢时间、争速度,立足早打、 大打,在建设中提出了“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多头齐进,建设迅速。许多工 作在沿海地区大城市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离开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大西南深山 中□。由于当时提倡先建厂、后建家,“三线”工程中生活设施十分简陋,但是,广大职 1薄一波著:《若千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841-842页。 2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843页。案例 3 “三线”建设的决策和实施 1964 年 4 月 25 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一份报告,对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 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有些情况相当严重:(1)工业过于集中。 全国 14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 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 52%的国防工业。 (2)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 14 个百万人口以上和 25 个 50 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 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3)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 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4)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 将酿成巨大灾害。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 取一些可行的措施。” 1 5 月 27 日,毛泽东看到总参报告后,在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三五”计划初步设想时, 他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毛泽 东从存在着战争严重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 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 防备敌人的入侵。他特别强调应该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钢铁生产基地。6 月 6 日,在继续召 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就有战争危险。我们不是帝国 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 2 毛泽东的这番话,引起与会同志的共鸣。大家一致拥护他的主张,认为应在加强农业生 产、解决人民吃穿用在同时,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自此,全国备战的气氛日 趋浓厚。 所谓一、二、三线,是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和沿边疆的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 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分两大片,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 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晋西地 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 区的腹地为“小三线”。 长达十余年的“三线”建设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 1964 年至 1968 年,另一个 阶段为 1969 年至 1973 年。 第一阶段的“三线”建设,重点放在西南地区,采取沿海地区支援内地建设的方法,在 将一部分工厂、工程迁到内地的同时,对内地新建项目的建设由沿海地区抽调干部、工人和 技术人员来支援。形成全国人民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为了抢时间、争速度,立足早打、 大打,在建设中提出了“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多头齐进,建设迅速。许多工 作在沿海地区大城市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离开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大西南深山 中,。由于当时提倡先建厂、后建家,“三线”工程中生活设施十分简陋,但是,广大职 1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年 1 月第 1 版,第 841-842 页。 2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年 1 月第 1 版,第 843 页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