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别再宠坏孩子 我四处奔波,应约作各种演讲,常在他人家里过夜,被安排在孩子的卧室里。我经常发 现孩子房间里玩具实在太多了,甚至几乎连我小小的梳妆盒也无处可放。还有壁橱通常也 是塞满了衣服,因此我几乎无法把我的夹克衫塞进去 我不是在抱怨谁,只是在表明一种观点。我发现给孩子们买太多的玩具和衣服的倾向在 美国家庭已是司空见惯。我不仅认为孩子们把家长的慷慨大方视作理所当然的家庭实在太多 了,而且认为这种做法的后果实际上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有害的。 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们那么多的东西?或者要给孩子们买他们买不起的东西?我认为 这有好几方面的原因 个颇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父母亲们是出于内疚感而溺爱孩子的。都是全日上班的父母也 许会因为不能常常和孩子在一起而感到内疚。他们可能想通过给孩子们大量物质的东西作为 对他们的补偿 其它类型的父母给孩子买这买那,是因为他们想让孩子拥有他们自己童年时所拥有的 每一样东西,再加上那些他们过去想得到而未能得到的东西。还有些家长不愿拒绝孩子们永 无休止的买玩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害怕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们,或者害怕如果他们得不 到和小伙伴相同的玩具会被人取笑。 当家长无法顶住孩子的无理要求时,也会发生宠孩子的现象。这样的父母会在拒绝和 让步之间动摇不定—但是好像没有哪种办法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如果他们拒绝孩子的请 求,他们会立即因为对孩子太严格或太不慷慨而感到一阵后悔。如果他们让步了,也会因 为太容易让步而感到懊悔和自责。这样的反复无定不但削弱了父母管教孩子的能力,同时也 在某种程度上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味一使家长和子女失去存在于健康家庭里的某 些幸福和相互尊重 但是,用物质的东西来宠爱孩子几乎不能减轻父母的内疚感(因为父母从不会感到他们 给孩子的东西已经够了),也不会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爱(因为孩子真正想要的 是父母的时间和对他们的注意)。相反,给的东西太多可能是有害的。在一定程度上,孩子 可能变得贪婪、自私、忘恩负义,对他人的需要和感觉变得麻木不仁,而且首先从对自己父 母的态度开始。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会逐渐削弱他们对父母的尊敬。事实上,孩子们已经开始 感到父母的无限制的慷慨大方是不对的。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是这些孩子会反过来提出更高 的要求,并下意识地希望:如果他们逼得凶些,他们就能迫使他们的父母亲建立起教育子女 的规范。 另外,被宠坏的孩子不象那些拥有玩具较少的孩子会在做游戏时被激发出更大的创造 性。由于他们一提出要求时,每一样东西都马上就能得到满足,他们了解金钱价值的机会就 比别人少,而且他们在一时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方面经验也比别的孩子少。 讨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告诉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们多少才适当。确切地讲,我 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也许是在宠坏孩子、但又不知道如何纠正这一做法的家长 们。 有时你也许会对自己是否要对孩子提出的许多要求做出让步感到没有把握。这并不意 味着你不能改变。首先,你应该设法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使你让步、或者让你感到内疚的。然 后,即使没能找出原因,你也该开始做出果断的决定,并试着用迅速、果断的方式对孩子的 要求做出反应。 一旦你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你也不能指望马上有效果。有时你肯定会摇摆不定的。关键 是你要对逐渐的进步感到满足,要预见到并接受可能伴随这种改变而来的偶尔失误。还有,9 别再宠坏孩子 我四处奔波,应约作各种演讲,常在他人家里过夜,被安排在孩子的卧室里。 我经常发 现孩子房间里玩具实在太多了,甚至几乎连我小小的梳妆盒也无处可放。还有壁橱通常也 是塞满了衣服,因此我几乎无法把我的夹克衫塞进去。 我不是在抱怨谁,只是在表明一种观点。我发现给孩子们买太多的玩具和衣服的倾向在 美国家庭已是司空见惯。我不仅认为孩子们把家长的慷慨大方视作理所当然的家庭实在太多 了,而且认为这种做法的后果实际上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有害的。 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们那么多的东西?或者要给孩子们买他们买不起的东西?我认为 这有好几方面的原因。 一个颇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父母亲们是出于内疚感而溺爱孩子的。都是全日上班的父母也 许会因为不能常常和孩子在一起而感到内疚。他们可能想通过给孩子们大量物质的东西作为 对他们的补偿。 其它类型的父母给孩子买这买那,是因为他们想让孩子拥有他们自己童年时所拥有的 每一样东西,再加上那些他们过去想得到而未能得到的东西。还有些家长不愿拒绝孩子们永 无休止的买玩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害怕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们,或者害怕如果他们得不 到和小伙伴相同的玩具会被人取笑。 当家长无法顶住孩子的无理要求时,也会发生宠孩子的现象。这样的父母会在拒绝和 让步之间动摇不定 — 但是好像没有哪种办法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如果他们拒绝孩子的请 求,他们会立即因为对孩子太严格或太不慷慨而感到一阵后悔。 如果他们让步了,也会因 为太容易让步而感到懊悔和自责。这样的反复无定不但削弱了父母管教孩子的能力,同时也 在某种程度上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味 — 使家长和子女失去存在于健康家庭里的某 些幸福和相互尊重。 但是, 用物质的东西来宠爱孩子几乎不能减轻父母的内疚感(因为父母从不会感到他们 给孩子的东西已经够了), 也不会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爱(因为孩子真正想要的 是父母的时间和对他们的注意)。相反,给的东西太多可能是有害的。在一定程度上,孩子 可能变得贪婪、自私、忘恩负义,对他人的需要和感觉变得麻木不仁,而且首先从对自己父 母的态度开始。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会逐渐削弱他们对父母的尊敬。事实上,孩子们已经开始 感到父母的无限制的慷慨大方是不对的。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是这些孩子会反过来提出更高 的要求,并下意识地希望:如果他们逼得凶些,他们就能迫使他们的父母亲建立起教育子女 的规范。 另外, 被宠坏的孩子不象那些拥有玩具较少的孩子会在做游戏时被激发出更大的创造 性。由于他们一提出要求时,每一样东西都马上就能得到满足,他们了解金钱价值的机会就 比别人少,而且他们在一时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方面经验也比别的孩子少。 讨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告诉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们多少才适当。确切地讲,我 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也许是在宠坏孩子、但又不知道如何纠正这一做法的家长 们。 有时你也许会对自己是否要对孩子提出的许多要求做出让步感到没有把握。这并不意 味着你不能改变。首先,你应该设法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使你让步、或者让你感到内疚的。然 后,即使没能找出原因,你也该开始做出果断的决定,并试着用迅速、果断的方式对孩子的 要求做出反应。 一旦你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你也不能指望马上有效果。有时你肯定会摇摆不定的。关键 是你要对逐渐的进步感到满足,要预见到并接受可能伴随这种改变而来的偶尔失误。还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