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 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览照[1] 【北宋】苏舜钦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 【注释 [1]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 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 [2]顽铜:不成材之铜,谓铜镜 8.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分) 9.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在《湘夫人》中因情造景、比兴象征,表现湘君等不到湘夫人时的尴尬处 境的两句是 (3)在《蜀相》中,写出了诸葛丞相事业始与终全过程的诗句是_,。 (4)鲍照在《拟行路难》中“,”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 表现得淋漓尽致。 (5)《登岳阳楼》中最能突出诗人杜甫“忧国伤己”的两句诗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 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 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 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 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 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 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 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 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 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 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5 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览照[1] 【北宋】苏舜钦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 【注释】 [1]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 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 [2]顽铜:不成材之铜,谓铜镜。 8.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 分) 9.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在《湘夫人》中因情造景、比兴象征,表现湘君等不到湘夫人时的尴尬处 境的两句是 , 。 (3)在《蜀相》中,写出了诸葛丞相事业始与终全过程的诗句是 , 。 (4)鲍照在《拟行路难》中“ ,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 表现得淋漓尽致。 (5)《登岳阳楼》中最能突出诗人杜甫“忧国伤己”的两句诗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分)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 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 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 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 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 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 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 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 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 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