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0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0卷 当等温温度继续降低到500℃时,钢室温组织 的增大,几种等温温度下形成的非共析铁素体的含 中晶内铁素体的形成急剧增多,晶界铁素体已不能 量都随之降低,且当等温温度降到500℃及450℃ 完全占据原奥氏体的晶界,而降低到450℃时,组织 时,呈线性降低,而且从图3(a)还可看到,三种钢中 中甚至观察不到晶界铁素体。采用面积分析法测量 非共析铁素体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都存在激增温 了几种钢室温组织中的非共析铁素体的体积含量, 度区,且1钢和3#钢的激增温度相差约50℃,这 结果见图3(a)·由图3(a)也可以看到,随着C含量 与上述的推测结果相符合 a) 60 320Fb) 500℃ 450℃ 300 50 40- 450℃ 260 T 30 墨 500℃k 240 600℃ 20 550℃ 220- 600℃ 550℃ 10- 200 0240.280.320.36 0.400.44 0.24 0.28 0.320.360.400.44 C质量分数% C质量分数/% 图3C含量对钢等温组织中非共析铁素体体积含量及钢硬度的影响,(:)非共析铁素体的含量:(b)维氏硬度 Fig.3 Influence of C content on the amount of non eutectoid ferrite in isothermally treated steels (a)and vickers hardness(b) 此外由图2还可以观察到,随着等温温度的降 图7.7)可知,中碳含钒微合金钢铁素体组织中存在 低,三种钢中晶内铁素体的形态将随之改变,对于 非常明显的析出物弥散分布的现象,虽然本文工作 1#钢和2钢,600℃下形成的晶内铁素体为等轴 中由于针状晶内铁素体的尺寸较小而未能实验观察 状;550℃时为短棒状;500℃以下则为针状.3#钢 其析出,但在相同实验钢中连续冷却条件下同样清 由于C含量较高,600℃和550℃下形成等轴状晶内 晰地观察到块状晶界铁素体/晶内铁素体中析出物 铁素体,而温度继续降低,则形成了针状晶内铁素 弥散分布的现象,且晶界铁素体中析出物的数量和 体,已有研究表明,在较低温度下晶内铁素体转变 分布密度明显高于晶内铁素体,所以可以认为,钢 与贝氏体转变相似,板条前沿的生长速率较高,使晶 中C含量的增大可能会使析出物在铁素体中的析 内铁素体呈现出针状,研究表明,针状的晶内铁素 出量增多,从而提高了铁素体的纳米硬度.在500℃ 体与贝氏体的形核机理相同,只是贝氏体是在原奥 下等温处理时,晶界铁素体中将比晶内铁素体析出 氏体晶界上形核,而晶内铁素体是在原奥氏体晶内 更多的第二相析出物,因此其纳米硬度高于晶内铁 形核3,刀.为了抑制贝氏体形核,通常需要在原奥 素体 氏体晶界形成一层晶界铁素体[8].而450℃下己基 3.0 2.8 本没有晶界铁素体,这可能导致了贝氏体的形成, 2.6 GBF 3.2C含量对钢等温处理后硬度的影响 由图3(b)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等温时,随着C 2.2 含量的增大,钢的硬度随之增大,这可能是由于C 2.0 含量的增大,一方面硬度较高的珠光体的含量增多, 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第二相析出物的析出增多,使 1.6 IGF 1.4 钢的硬度增大, 图4为等温温度为500℃时,三种钢室温组织 0.280.320.36 0.400.44 C质量分数% 中晶界铁素体和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由图4可 知,随着C含量的增大,两种铁素体的纳米硬度都 图4 等温温度为5O0℃时C含量对GBF和IGF纳米硬度的影 呈增高的趋势,而相同条件下,晶界铁素体的纳米 响 硬度明显高于晶内铁素体,且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 Fig.4 Influence of C content on the nano-hardness of GBF and IGF 度随C含量增大而增高量不大,由文献[9](尤其是 formed isothermally at 500C当等温温度继续降低到500℃时‚钢室温组织 中晶内铁素体的形成急剧增多‚晶界铁素体已不能 完全占据原奥氏体的晶界‚而降低到450℃时‚组织 中甚至观察不到晶界铁素体.采用面积分析法测量 了几种钢室温组织中的非共析铁素体的体积含量‚ 结果见图3(a).由图3(a)也可以看到‚随着 C 含量 的增大‚几种等温温度下形成的非共析铁素体的含 量都随之降低‚且当等温温度降到500℃及450℃ 时‚呈线性降低.而且从图3(a)还可看到‚三种钢中 非共析铁素体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都存在激增温 度区‚且1#钢和3#钢的激增温度相差约50℃‚这 与上述的推测结果相符合. 图3 C 含量对钢等温组织中非共析铁素体体积含量及钢硬度的影响.(a)非共析铁素体的含量;(b)维氏硬度 Fig.3 Influence of C content on the amount of non-eutectoid ferrite in isothermally treated steels (a) and vickers hardness (b) 此外由图2还可以观察到‚随着等温温度的降 低‚三种钢中晶内铁素体的形态将随之改变.对于 1#钢和2# 钢‚600℃下形成的晶内铁素体为等轴 状;550℃时为短棒状;500℃以下则为针状.3#钢 由于C 含量较高‚600℃和550℃下形成等轴状晶内 铁素体‚而温度继续降低‚则形成了针状晶内铁素 体.已有研究表明‚在较低温度下晶内铁素体转变 与贝氏体转变相似‚板条前沿的生长速率较高‚使晶 内铁素体呈现出针状.研究表明‚针状的晶内铁素 体与贝氏体的形核机理相同‚只是贝氏体是在原奥 氏体晶界上形核‚而晶内铁素体是在原奥氏体晶内 形核[3‚7].为了抑制贝氏体形核‚通常需要在原奥 氏体晶界形成一层晶界铁素体[8].而450℃下已基 本没有晶界铁素体‚这可能导致了贝氏体的形成. 3∙2 C 含量对钢等温处理后硬度的影响 由图3(b)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等温时‚随着 C 含量的增大‚钢的硬度随之增大.这可能是由于 C 含量的增大‚一方面硬度较高的珠光体的含量增多‚ 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第二相析出物的析出增多‚使 钢的硬度增大. 图4为等温温度为500℃时‚三种钢室温组织 中晶界铁素体和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由图4可 知‚随着 C 含量的增大‚两种铁素体的纳米硬度都 呈增高的趋势.而相同条件下‚晶界铁素体的纳米 硬度明显高于晶内铁素体‚且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 度随 C 含量增大而增高量不大.由文献[9](尤其是 图7∙7)可知‚中碳含钒微合金钢铁素体组织中存在 图4 等温温度为500℃时 C 含量对 GBF 和 IGF 纳米硬度的影 响 Fig.4 Influence of C content on the nano-hardness of GBF and IGF formed isothermally at 500℃ 非常明显的析出物弥散分布的现象.虽然本文工作 中由于针状晶内铁素体的尺寸较小而未能实验观察 其析出‚但在相同实验钢中连续冷却条件下同样清 晰地观察到块状晶界铁素体/晶内铁素体中析出物 弥散分布的现象‚且晶界铁素体中析出物的数量和 分布密度明显高于晶内铁素体.所以可以认为‚钢 中 C 含量的增大可能会使析出物在铁素体中的析 出量增多‚从而提高了铁素体的纳米硬度.在500℃ 下等温处理时‚晶界铁素体中将比晶内铁素体析出 更多的第二相析出物‚因此其纳米硬度高于晶内铁 素体. ·100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