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亘大学公共影视教学团队 刻艺术 5931 《一曲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挽歌》黑镜国歌影评 发布时间:2013-09-22浏览次数:1698 《黑镜·国歌》:一曲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挽歌 龚金平 《国歌》( The National Anthem,2012,导演 Otto bathurst)的准确翻译应该是“国家的赞 美诗”,意即对国家的一曲赞歌”。当然,这是一种反讽,影片(《国歌》是电视剧,但因制 作精良,我们估且视其为影片)中的国家根本不值得赞美,影片中的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 也不值得赞美。影片意欲思考的其实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传媒时代,个体如何无法 为“内心而活,如何活得空虚而麻木,冷漠而虚伪, 也许,部分观众会因为《国歌》的情节过分离奇和荒诞而哂然一笑,以其“不真实ˆ、“不可 能ˆ而拒绝正视其价值和深度。但是,影片正是通过一个看似绝无可能发生的事件解剖着现 代社会的病症,拷问着现代人的自我感觉良好。 影片中除了绑匪那个变态ˆ的条件(要求首相与猪做爱并进行电视直播)令人诧异之外,政 府、媒体、民众、皇室对于这个事件的反应和行动都无比真实,足以令观众返身质询,质询 民主进步和科技发展在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对人ˆ的本质的抽离与异化,质询“人ˆ在越来越迷 信民主进步、越来越依赖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一步步沦为“民主ˆ与科学ˆ的傀儡。这正是影片 所具有的深远而沉重的警示与反思意义 首相”对“卡洛”的胜利 影片中的首相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顾全个人的尊严,还是担当首相的责任;是考虑 个人的脸面和感受,还是拯救公主的性命。而且,当公众的舆论开始左右幕僚的立场,首相 必须屈从'民意ˆ,屈从幕僚、皇室、政党的意见,更要考虑他的政治前途。在这种喧器的舆 论氛围和个人的权力渴望中,首相被迫克制个体感受、身体好恶,漠视妻子的痛苦。 影片没有同情首相,但也没有居高临下地从道德上批判首相,而是用疏离的视角观照首相的 心态,看他如何从恼怒,到惶恐不安,到心存侥幸,到万念俱灰,到春风得意,若有所失。 在此过程中,他得到了政治领域的利益,但失去了个人情感领域的爱情和婚姻 这场“闹剧的实质,其实是“首相ˆ对卡洛ˆ的胜利,也是现代人放弃“人ˆ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变得扭曲而空洞的明证。因为,绑匪的要求是针对首相ˆ,而不是“卡洛ˆ。公众想看到的 也不是“卡洛和猪性交,而是“首相ˆ和猪性交。这也能理解,绑架视频之所以能掀起轩然不 波,不是因为被绑架者叫苏珊娜,而是因为被绑架者是博蒙特女公爵,是位皇室的公主 是如简所强调的,是这一位公主”’,是一位热衷 facebook和环保,集万民宠爱的公主。至 此,我们发现,民众和媒体关注的其实都不是“人”,而是“人”身上的身份符号和象征意义 “首相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甚至国家,象征着最髙的¨政治权力ˆ和国家尊严,绑匪对首 相的侮辱,当然也是对政府和国家的侮辱。但是,对于“卡洛而言,尤其对于妻子简来说, 他首先是“卡洛”,然后才是°首相ˆ。于是,在卡洛ˆ身上,我们看到这种奇妙而悖谬的矛盾 和分裂:如果只是想成为“卡洛ˆ,卡洛可以依从内心的感觉进行选择,拒绝遵照绑匪的要求 行事;如果卡洛还想成为首相ˆ,他则必须遵从舆论导向、政党利益、皇室要求。卡洛一度 想在两者之间进行两全的抉择,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情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首相'对卡 洛的胜利 其实,卡洛一直在享受作为首相的特权与便利,只是这次不小为“相ˆ受过而已。他能 住在唐宁街10号,因为他是首相;下属能为他找色情男星瞒天过海,也是因为他是“首 相”;他在个人尊严受到冒犯时,专横地命令尚未准备好的特警小分队进攻,同样因为他 是“首相”可是,要与猪性交时,卡洛突然发现,“首相ˆ是空洞的符号,“卡洛ˆ才是真实复旦大学公共影视教学团队——影视剧艺术 《一曲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挽歌》黑镜·国歌影评 发布时间: 2013-09-22 浏览次数: 1698 《黑镜·国歌》:一曲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挽歌 龚金平 《国歌》(The National Anthem,2012,导演Otto Bathurst)的准确翻译应该是“国家的赞 美诗”,意即“对国家的一曲赞歌”。当然,这是一种反讽,影片(《国歌》是电视剧,但因制 作精良,我们估且视其为影片)中的“国家”根本不值得赞美,影片中的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 也不值得赞美。影片意欲思考的其实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传媒时代,个体如何无法 为“内心”而活,如何活得空虚而麻木,冷漠而虚伪。 也许,部分观众会因为《国歌》的情节过分离奇和荒诞而哂然一笑,以其“不真实”、“不可 能”而拒绝正视其价值和深度。但是,影片正是通过一个看似绝无可能发生的事件解剖着现 代社会的病症,拷问着现代人的自我感觉良好。 影片中除了绑匪那个“变态”的条件(要求首相与猪做爱并进行电视直播)令人诧异之外,政 府、媒体、民众、皇室对于这个事件的反应和行动都无比真实,足以令观众返身质询,质询 民主进步和科技发展在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对“人”的本质的抽离与异化,质询“人”在越来越迷 信民主进步、越来越依赖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一步步沦为“民主”与“科学”的傀儡。这正是影片 所具有的深远而沉重的警示与反思意义。 一 “首相”对“卡洛”的胜利 影片中的首相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顾全个人的尊严,还是担当首相的责任;是考虑 个人的脸面和感受,还是拯救公主的性命。而且,当公众的舆论开始左右幕僚的立场,首相 必须屈从“民意”,屈从幕僚、皇室、政党的意见,更要考虑他的政治前途。在这种喧嚣的舆 论氛围和个人的权力渴望中,首相被迫克制个体感受、身体好恶,漠视妻子的痛苦。 影片没有同情首相,但也没有居高临下地从道德上批判首相,而是用疏离的视角观照首相的 心态,看他如何从恼怒,到惶恐不安,到心存侥幸,到万念俱灰,到春风得意,若有所失。 在此过程中,他得到了政治领域的利益,但失去了个人情感领域的“爱情和婚姻”。 这场“闹剧”的实质,其实是“首相”对“卡洛”的胜利,也是现代人放弃“人”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变得扭曲而空洞的明证。因为,绑匪的要求是针对“首相”,而不是“卡洛”。公众想看到的, 也不是“卡洛”和猪性交,而是“首相”和猪性交。这也能理解,绑架视频之所以能掀起轩然不 波,不是因为被绑架者叫苏珊娜,而是因为被绑架者是博蒙特女公爵,是一位皇室的公主, 是如简所强调的,是“这一位公主”,是一位“热衷facebook和环保,集万民宠爱的公主”。至 此,我们发现,民众和媒体关注的其实都不是“人”,而是“人”身上的身份符号和象征意义。 “首相”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甚至国家,象征着最高的“政治权力”和国家尊严,绑匪对“首 相”的侮辱,当然也是对政府和国家的侮辱。但是,对于“卡洛”而言,尤其对于妻子简来说, 他首先是“卡洛”,然后才是“首相”。于是,在“卡洛”身上,我们看到这种奇妙而悖谬的矛盾 和分裂:如果只是想成为“卡洛”,卡洛可以依从内心的感觉进行选择,拒绝遵照绑匪的要求 行事;如果卡洛还想成为“首相”,他则必须遵从舆论导向、政党利益、皇室要求。卡洛一度 想在两者之间进行两全的抉择,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情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首相”对“卡 洛”的胜利。 其实,卡洛一直在享受作为“首相”的特权与便利,只是这次不小心为“首相”受过而已。他能 住在唐宁街10号,因为他是“首相”;下属能为他找色情男星瞒天过海,也是因为他是“首 相”;他在个人尊严受到冒犯时,专横地命令尚未准备好的特警小分队进攻,同样因为他 是“首相”……可是,要与猪性交时,卡洛突然发现,“首相”是空洞的符号,“卡洛”才是真实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