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章 一、“和平与发展”问题引发的理论探讨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命愿,围绕这一论断,理论界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争论也很激烈,迄今为止,不同意见之间的交锋主要集中在时代和对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判断上。 (一)关于“世界主题”的不同理解 1. 世界主愿与时代的联系 邓小平在谈到“和平与发尼“时没有使用“主题”这一概念,面是用“问题”这一表述。共中央十三大报告(1987年10月5日)最 早把和平与发展同主题概联系起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以后,中共十四大报告(1992年10月12日)的提法 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想”,并指出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 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9月12日)的提 法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愿”·江泽民在联合田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田人民的共同愿 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要解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战略性问 愿,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任重道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又强调:“和平 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 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至今一个部没有解决,天下仍是不太平。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愿。如果发达因家能 够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 愿就有了解决的重要基础。 中国理论界高度关注“和平与发展”的论断和时代之间的联系,《世界知识》杂志分别于1988年、000年举行过两次专题讨论, 使各种看法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 当前比较普运的看法认为,世界主避就是基于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而形成的全局性、战略性问愿。世界上存在很多 盾,也有很多问恩,主题是真正反映世界基本矛盾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它的存在与转化首先是具有客观规定性的,不能以园 望或其他主观追求的因素作为判断世界主愿的根据。 那么,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时代内涵呢?这方面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主题与时代特征属于不 同的命愿。世界主题所强调的是当今世界亟须解决的共性问愿和主要任务,时代特征侧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与基本 方向。所谓世界主想,实质就是全球性问思,是世界人民的共问心忌和普遍要求,是奋斗目标,但不是已经达到的客观现实。有些学 者还提出:(①邓小平同志自始至终都是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两大问题提出来的,从未有过所谓是时代的特征、主流等提法,更没有说过 当今世界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相反,邓小平反复强调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说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奋斗日 标,而非已经实现了的世界现状。(2)时代主要指一定的社会历史形态,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主塑提出并不意味着时代的性质发生了改 变,今天,我们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时代,这一转变要经历很长时间,其间会有若干发展阶段,和平与发展就是其 中一个阶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主题或时代主愿,同时也是时代的特征,而时代性质只能由时代特征决定,否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时 代发展的最重大的表现,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的提出包含有三层意思:国际环境客观现实的概括:世界发展趋势的表 述: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斗争任务的规定。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分割而论。从目标和任务来说,两大问避一个也没有解决 但不能因此否认和平与发展作为国际环境的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矛盾、因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和 平与发展看做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在理论和现实上都站得住脚。说和平与发展是人们的关好愿望和奋斗目标,而非世界现实,是未能 全面埋解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种表述:一种是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认 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另一种是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 第三章 一、“和平与发展”问题引发的理论探讨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命题,围绕这一论断,理论界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争论也很激烈,迄今为止,不同意见之间的交锋主要集中在时代和对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判断上。 (一)关于“世界主题”的不同理解 1. 世界主题与时代的联系 邓小平在谈到“和平与发展”时没有使用“主题”这一概念,而是用“问题”这一表述。共中央十三大报告(1987年10月25日)最 早把和平与发展同主题概念联系起来,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以后,中共十四大报告(1992年10月12日)的提法 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并指出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 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9月12日)的提 法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 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要解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战略性问 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任重道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又强调:“和平 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 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是不太平。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如果发达国家能 够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 题就有了解决的重要基础。” 中国理论界高度关注“和平与发展”的论断和时代之间的联系,《世界知识》杂志分别于1988年、2000年举行过两次专题讨论, 使各种看法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 当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世界主题就是基于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而形成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世界上存在很多 矛盾,也有很多问题,主题是真正反映世界基本矛盾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它的存在与转化首先是具有客观规定性的,不能以愿 望或其他主观追求的因素作为判断世界主题的根据。 那么,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时代内涵呢?这方面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主题与时代特征属于不 同的命题。世界主题所强调的是当今世界亟须解决的共性问题和主要任务,时代特征则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与基本 方向。所谓世界主题,实质就是全球性问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是奋斗目标,但不是已经达到的客观现实。有些学 者还提出:(1)邓小平同志自始至终都是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两大问题提出来的,从未有过所谓是时代的特征、主流等提法,更没有说过 当今世界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相反,邓小平反复强调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说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奋斗目 标,而非已经实现了的世界现状。(2)时代主要指一定的社会历史形态,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主题提出并不意味着时代的性质发生了改 变,今天,我们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时代,这一转变要经历很长时间,其间会有若干发展阶段,和平与发展就是其 中一个阶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主题或时代主题,同时也是时代的特征,而时代性质只能由时代特征决定,否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时 代发展的最重大的表现,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的提出包含有三层意思:国际环境客观现实的概括;世界发展趋势的表 述;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斗争任务的规定。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分割而论。从目标和任务来说,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但不能因此否认和平与发展作为国际环境的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矛盾、国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和 平与发展看做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在理论和现实上都站得住脚。说和平与发展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奋斗目标,而非世界现实,是未能 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种表述:一种是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认 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另一种是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