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生态因子 属性分级 评价值 权重 坡度 5%~20% 承载力大 2 地基承载力 承载力中 0.10 生产力低 3 土壤生产性 生产力中 0.10 生产力高 早地,无自然植被区 植被多样性 荒山灌木草丛区 3 自然密林,果林 渗透性小 土壤渗透性 渗透性中 0.10 渗透性大 小水塘及无水区 地表水 溉渠及大水塘 支流、溪流及其影响区 7 居民用地程度 0.12 >30% 人文、自然景观价值低 景观价值 文、自然景观价值中 人文、自然景观价值高 对表9-1中的8个生态因素加权叠加得出科学城发展用地综合评价值S在19 之间变化,取1.97-269—3.15-3.55-3.95-479区段为综合适宜度分级标准。其中3.95 <S<479为最适宜用地:3.55<S≤3.95为适宜用地;3.15<S≤3.55为基本适宜用地;269 S≤3.15为不宜用地;1.97≤S≤269为不可用地 对照科学城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可看出,最适宜用地为坡度<5%的区域, 无自然植被或荒山区域,低产田地分布区及景观差的区域:适宜用地为坡度<5%的区 域,低产田区域,植被较差等区域:基本适宜用地为坡度5%~10%,低中产田区,居民点 较集中区域,但经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环境补偿措施后也可作为城市发展用地:不宜用地一般 为坡度大于10%且植被良好区域,高中产田区,溪流影响区,从生态学及保护生产性土地 的观点看是不宜用于发展用地,但在一定限度内可适当占用:不可用地一般为坡度>20%的 坡地,溪流水域及植被景观优良的区域,该区域完全不适宜城市发展用地 科学城五类用地百分比分配为:最适宜用地(约6736km2)占总用地的30.96%,适宜用 地(约5856km2)占总用地的2691%,基本适宜用地(约4540km2)占总用地的20.87%,不 宜用地(约3.290km2)占总用地的15.12%,不可用地(约1336km2)占总用地的614%。可以 看出属于适宜用地范围的用地(前三者)占7874%,说明科学城用地大部分是适宜开发的,适 宜用地主要分布于科学城西部及中南部。编号 生态因子 属性分级 评价值 权重 1 坡度 <5% 5 5%~20% 3 0.15 >20% 1 2 地基承载力 承载力大 5 承载力中 3 0.10 承载力小 1 3 土壤生产性 生产力低 5 生产力中 3 0.10 生产力高 1 4 植被多样性 旱地,无自然植被区 5 荒山灌木草丛区 3 0.15 自然密林,果林 1 5 土壤渗透性 渗透性小 5 渗透性中 3 0.10 渗透性大 1 6 地表水 小水塘及无水区 5 灌溉渠及大水塘 3 0.10 支流、溪流及其影响区 1 7 居民用地程度 <5% 5 5%~30% 3 0.12 >30% 1 8 景观价值 人文、自然景观价值低 5 人文、自然景观价值中 3 0.18 人文、自然景观价值高 1 对表 9-1 中的 8 个生态因素加权叠加得出科学城发展用地综合评价值 Si 在 1.97~4.79 之间变化,取 1.97—2.69—3.15—3.55—3.95—4.79 区段为综合适宜度分级标准。其中 3.95 <Si≤4.79 为最适宜用地;3.55<Si≤3.95 为适宜用地;3.15<Si≤3.55 为基本适宜用地;2.69 <Si≤3.15 为不宜用地;1.97≤Si≤2.69 为不可用地。 对照科学城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可看出,最适宜用地为坡度<5%的区域, 无自然植被或荒山区域,低产田地分布区及景观差的区域;适宜用地为坡度<5%的区 域,低产田区域,植被较差等区域;基本适宜用地为坡度 5%~10%,低中产田区,居民点 较集中区域,但经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环境补偿措施后也可作为城市发展用地;不宜用地一般 为坡度大于 10%且植被良好区域,高中产田区,溪流影响区,从生态学及保护生产性土地 的观点看是不宜用于发展用地,但在一定限度内可适当占用;不可用地一般为坡度>20%的 坡地,溪流水域及植被景观优良的区域,该区域完全不适宜城市发展用地。 科学城五类用地百分比分配为:最适宜用地(约 6.736km2)占总用地的 30.96%,适宜用 地(约 5.856km2) 占总用地的 26.91%,基本适宜用地(约 4.540km2)占总用地的 20.87%,不 宜用地(约 3.290km2)占总用地的 15.12%,不可用地(约 1.336km2)占总用地的 6.14%。可以 看出属于适宜用地范围的用地(前三者)占 78.74%,说明科学城用地大部分是适宜开发的,适 宜用地主要分布于科学城西部及中南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