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GD0U-B-11-213 《微生物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 总学时30理论30实验/上机 英文课程名Microbe Taxonom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生物技术系修订时间2006-10-25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 核微生物(莆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 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主要讲授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 核微生物(菌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 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掌握现代微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分类 体系 了解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地位,为从事专业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四、先修课程 《普通微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普通微生物学》等课程,《微生物分类学》与《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提取》,《应用微生物学》等课程 密切相关。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细菌分类(12学时 细菌分类鉴定的意义及其研究简史(C) 第二节细菌分类的基本原理(A) 一、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和依据(A) 1、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 2、细菌常规分类的依据 二、新技术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A 2、细胞壁组分分析的应用(B) 3、数值分类法的应用(C) (1)数值分类法的基本概今 (2)数值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细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C) 第四节细菌的命名(A) 第五节细菌的分类系统(B) 一、国际上沿用的三个细菌分类系统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 1 《微生物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 总学时 30 理论 30 实验/上机 英文课程名 Microbe Taxonom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系 修订时间 2006-10-25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 核微生物(菌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 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主要讲授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 核微生物(菌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 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掌握现代微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分类 体系,了解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地位,为从事专业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四、先修课程 《普通微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普通微生物学》等课程,《微生物分类学》与《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提取》,《应用微生物学》等课程 密切相关。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 细菌分类 (12 学时) 第一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意义及其研究简史(C) 第二节 细菌分类的基本原理(A) 一、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和依据(A) 1、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 2、细菌常规分类的依据 二、新技术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A) 2、细胞壁组分分析的应用(B) 3、数值分类法的应用(C) (1)数值分类法的基本概念 (2)数值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细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C) 第四节 细菌的命名(A)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系统(B) 一、国际上沿用的三个细菌分类系统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 GDOU-B-11-21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