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刘聪等:离散时间异质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 147 向树.同时注意到矩阵W。的主对角线元素都为正,由 3 引理4可知矩阵H为SIA矩阵,则lim=z(k)= +智能体1 ◆智能体2 1-wafz(0),f∈R-wam为常向量,因此 。智能体3 lim,(k)=fz(0),i∈习,lim.,(k)=0,i∈习,即 系统(1)和(2)在协议(12)和(13)的作用下渐近实现 一致. 证毕. 4仿真实例 给定采样周期T=0.1s,考虑一个由3个二阶智 50 100 150 能体、2个一阶智能体组成的异质多智能体系统,其拓 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1、2和3为二阶,4和5为 图3无通信时延时速度曲线 一阶. Fig.3 Curves of velocity without communication delay 2,取α=4使定理2的条件满足,取系统初始值 x(0)=1,6,-3,3,-4]T,y(0)=[-2,1,4]T, x(-),v(-i),i=1,2,…,r均为零向量,进行仿 真,仿真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由图4和图5可以看 出,系统(1)和(2)在协议(12)和(13)的作用下渐近 图1有向拓扑图 一致,验证了定理2的正确性. Fig.1 Directed topology graph 8 +智能体1 令eg=(,,)∈E时,ag=l,i,je,则max= ◆智能体2 ·智能体3 1e,=☏公4,=1 口智能体4 0智能体5 i45 不存在通信时延时,由定理1可知应满足>2, 取a=3.计算矩阵V的特征值并代入2Re(A,)I入,2 可得0<T<0.7260s,给定的采样周期在允许的范围 内.取系统初始值为x(0)=5,-1,-4,2,-3]T和 v(0)=,3,2]'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2和图3所 示.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系统(1)和(2)在协议 50 100150 200 250 (4)和(5)的作用下渐近一致,验证了定理1的正 确性. 图4有通信时延时位置曲线 Fig.4 Curves of position with communication delay +智能体1 +智能体2 0智能体3 +智能体1 +智能体2 。智能体3 口智能体4 智能体5 50 100 150 图2无通信时延时位置曲线 50 100150200250 Fig.2 Curves of position without communication delay 图5有通信时延时速度曲线 存在通信时延时,令T2=T41=T4=1,T5=T1= Fig.5 Curves of velocity with communication delay刘 聪等: 离散时间异质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 向树. 同时注意到矩阵 W0 的主对角线元素都为正,由 引理 4 可 知 矩 阵 H 为 SIA 矩 阵,则 limk→∞ z ( k ) = 1( τmax + 1) ( n + m) f T z ( 0 ) ,f ∈ R( τmax + 1) ( n + m) 为 常 向 量,因 此 limk→∞ xi ( k) = f T z( 0) ,i∈In,limk→∞ vi ( k) = 0,i∈Im,即 系统( 1) 和( 2) 在协议( 12) 和( 13) 的作用下渐近实现 一致. 证毕. 4 仿真实例 给定采样周期 T = 0. 1 s,考虑一个由 3 个二阶智 能体、2 个一阶智能体组成的异质多智能体系统,其拓 扑结构如图 1 所示,其中,1、2 和 3 为二阶,4 和 5 为 一阶. 图 1 有向拓扑图 Fig. 1 Directed topology graph 令 eij = ( vi,vj ) ∈E 时,aij = 1,i,j∈I5,则 max lii = 1,i∈I3,max i = 1,2,3 ∑ 5 j = 1 aij = 1,max i = 4,5∑ 5 j = 1 aij = 1. 不存在通信时延时,由定理 1 可知应满足 α > 2, 取 α = 3. 计算矩阵 V 的特征值并代入 2Re ( λi ) / | λi | 2 可得 0 < T < 0. 7260 s,给定的采样周期在允许的范围 内. 取系统初始值为 x( 0) =[5,- 1,- 4,2,- 3]T 和 v( 0) =[1,3,2]T 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 2 和图 3 所 示. 由图 2 和图 3 可以看出,系统( 1) 和( 2) 在协议 ( 4) 和( 5 ) 的 作 用 下 渐 近 一 致,验 证 了 定 理 1 的 正 确性. 图 2 无通信时延时位置曲线 Fig. 2 Curves of position without communication delay 存在通信时延时,令 τ21 = τ41 = τ54 = 1,τ15 = τ31 = 图 3 无通信时延时速度曲线 Fig. 3 Curves of velocity without communication delay 2,取 α = 4 使 定 理 2 的 条 件 满 足,取 系 统 初 始 值 x( 0) = [1,6,- 3,3,- 4]T ,v ( 0 ) = [- 2,1,4]T , x( - i) ,v( - i) ,i = 1,2,…,τmax 均为零向量,进行仿 真,仿真结果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由图 4 和图 5 可以看 出,系统( 1) 和( 2) 在协议( 12) 和( 13) 的作用下渐近 一致,验证了定理 2 的正确性. 图 4 有通信时延时位置曲线 Fig. 4 Curves of position with communication delay 图 5 有通信时延时速度曲线 Fig. 5 Curves of velocity with communication delay · 74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